中国通辽网

诗歌单篇3篇

2018-03-16 来源:

44.png

  燕南飞.男.本名迟颜庆.1978年生于内蒙古开鲁县。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绿风》《诗神》《延河》《天津诗人》《辽河》《黄河文学》《河南诗人》《四川诗歌》《星河》《内蒙古日报》《海星诗刊》(台湾)以及委内瑞拉、菲律宾等海内外报刊。曾获2017年中国作协和解放军报“军旅情·强军梦”全国诗歌征文优秀奖、2016年第六届《大别山诗刊》十佳诗人等多种奖项。

                            

                                《科尔沁笔记:你是谁》(组诗)

文/燕南飞

●一条河流的宿命

 

流水的光阴很短,它在模仿时间游走的声音

只想用宿命为世俗解渴

心烦了,敲一敲罪过

在长满老茧的地方,指认足够的耐心

你的前世是樵夫,也可能是猎手

鞭影落在花丛中,刀把上残存着体温

 

赠我一世大难不死,此地无银,从此埋下祸根

让锈迹斑斑的暗香露出白骨

为一声号令扫墓

——我仅有的一根断指

敲下为生命遮羞的字母

 

你不能与野火为敌。既然已错过雨季,就等待

收割土床上漫不经心的悲怆

 

石缝里供奉着干瘦的目光

正透过脊背

把一条河流,钉在大地上

 

●小镇

 

一场雪被另一场雪层层包裹

他们一起赶路

空旷的街口

在垂钓空旷

像饥饿,被渴望填满

 

乌雀是几粒瘦弱的孩子

你可以试着接近他们

接近北风堆叠的辽阔与静远

 

从东到西,你还想证明什么?

——当你掏出无尽心事,那时,就会懂得 了.....

 

十二月。洁白,燃烧。把骨肉相连供奉

每一个和大地对峙的人

最终还被泥土收留

 

陌生的利刃,再也忍不住委屈

静静地斟满自己的渴望

等微笑绽开,像一道伤口

让它来不及犹豫

 

●路口

        

那些来历不明的夜晚,折断刀锋

路口燃起篝火

让所有迷路的人,都想做一根木头如此安睡

燃烧。或者熄灭

 

灵魂和山石达成默契

村庄闻风而动。他们藏身于黑土

也就这样死在黑土里

只把飘渺的踪影印透每一寸午夜

 

既然都会在终点相逢,彼此相隔不远

就在青草的目光里安顿下来,不再空等

被遗弃。伤口愈合,坐在神衹的花朵里

河流绕道而去。就是这交叉路口

传说缠满渴望,不肯回头

 

步步惊心,无人为爱举证

我会不知死活地站立,我不知道我是谁

 

●石头记

 

一把荒草将我活捉。我和大地

提前预定位置。比起那些还被姓名捆绑的奴隶

我是幸运的

 

怀抱着石头,和蚂蚁一样危机四伏

从容的光芒啊,一直在装作坚强

案板上有无数理由养虎为患

刃口上锈迹斑斑,凶手已逃匿多年

 

有十八层足矣,座座都是空城。何处都见你面若桃花

唯有我步步如履薄冰

 

且看背后的斜阳拔出烽火,验明正身,关不住满园萧瑟

而谁会红着脸,接过茫茫戈壁

今夜相安无事

是的,作为羊群,一具具行走的遗体

只能在风声里相互致意

 

好在高原不能开口说话。鸟雀尽

还在念念不忘那些失约的人

比起我们不知道的事物

他们也是幸运的

 

 选自《延河诗歌特刊》2017年第二期

 

 

(创作谈)

●我的牧场,我的梦

 

                 文/燕南飞

 毫无疑问,家乡的草原正渐渐消失,因为人类,生存。也因为所有生灵在向大地过多索取。可草原又离我们不远,在我们身边零星的碎片,在我们的记忆里。像一根绳子拴着我们血脉里的牵挂。

  我曾经刻意的去避免去写草原。有时候心里也很奇怪,也找不到自己刻意的原因。那时候写的诗歌更注重灵巧,或者假装对生命的反思和感悟。然而20年过去了,再次拿起笔审视自己的时候,才觉得记忆和身边的景色是那么弥足珍贵。所以常常叹息自己白白浪费了这么多年的光阴。

 十几岁的时候,伯父们在牧场放羊,父亲有时会带我去小住几日。那就是我最快乐最自由自在的时候。村子里看惯了河沟小水塘,突然来到大沼上的宽阔无边,自然会欣喜若狂,在草地上和哥哥姐姐们翻跟头捉蚂蚱,去芦苇荡里捡鸟蛋捉鱼吃。有的时候也会随着伯父们去放羊。与其说放羊,不如说去找羊。那时候的羊群两三天都不回圈的,到处是草甸子,到处都是水泡子,羊们吃饱了,就会找个地方趴下倒嚼,安逸自在。而我们这些小嘎子们,更多的时候会随便找一个小水沟,用筛子或者是柳条筐,不一会就能捞一洗脸盆子泥鳅和鱼。我们最喜欢鲫鱼了,回去会让大人们晾成鱼干,等到半湿不干的时候煎着吃,很香。草丛里有跳兔,野鸡,鹌鹑。蛤蟆和青蛙叫个不停。当然,更多的是蚊子。等到晚上的时候,大人们会用湿柴禾熏蚊子,烟熏火燎的。

  然而,这一切已经成为记忆。

  曾经的草场,已裁剪得七零八落,被庄稼地所替代。曾经的村落已经成为高楼林立的城市,小镇。曾经的羊肠小道已经成为高速公路或者是水泥路。曾经的我们,不经意间便已长大,步入中年。

 草原远去了,可现在拿起笔却好想写它,写它身上的喜怒哀乐,写它的过往,写它的未来。

  这就是我写《科尔沁笔记》系列组诗的初衷。科尔沁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尤其是我的家乡开鲁县,建县一百多年,这里生长着好多传奇和故事。有千年古榆的传说,也有革命音乐家麦新奋斗过的足迹,更多的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所以我很想让我的文字成为这片草原上跳动的音符,并且能够流传下去。

  我不会刻意的去记录什么。有生存,就会有消亡。有喜怒哀乐,也会有生老病死。我只想随手截取某一刻的闪光点,让它们在我的笔下生根,发芽,开花。

 我觉得我和我的文字就应该像这片土地上的庄稼一样,享受风雨的滋润和敲打。像每天放牧羊群一样放牧文字,散落在每一寸时光里。


  责任编辑:苏伦高娃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