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3 来源:
谈谈长篇报告文学《霍林河往事》的创作
2017年12月,得知长篇报告文学《霍林河往事》荣获通辽市首届“科尔沁文化政府奖”,内心无比激动。激动之余,创作和出版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的历程仿佛又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中,令人难以忘怀。
一、创作初衷
1975年6月10日,在国家能源开发建设史上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是周恩来总理批示开发霍林河煤田的纪念日。应该说,霍林郭勒市是一座与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结下因缘的城市。当年,正是因为有了周恩来总理的这份重要批示,霍林河煤田才得以顺利开发建设,才有了今天霍林郭勒市这座边陲城市的诞生、发展和繁荣进步。开发霍林河煤田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而且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为后人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创作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养料。为了创作《霍林河往事》这部作品,我积累了多年,准备了多年,搜集了很多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我曾拜访了当年筹备开发建设霍林河煤田的当事人,查阅了诸多关于开发霍林河煤田的文字资料,同时还重点了解了周恩来总理病逝之前的历史档案,以及开发霍林河煤田前前后后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口述、文字资料和历史档案,为进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才形成了今天这样一部作品。
我认为,创作这样一部反映历史真相的作品,除了题材重大以外,客观、真实才是作品的生命力。从2012年3月到2013年7月,是我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这部作品的时间,期间对书稿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也得到了多人的指点。2012年11月,在没有定稿的时候,这部作品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边写边改的情况下由霍林郭勒广播电台在“古今书场”节目中播出了,用电波向听众传递了这部作品。同时,中国报告文学网、《通辽日报》也进行了连载。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还把这部作品录制成了纪实广播文学进行了播出。2014年1月定稿后,这部作品由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出版后,也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索要书的人比较多,原因是人们都想了解霍林河的历史,了解周恩来总理批示开发霍林河煤田的历史真相,并把它当成一份史料进行收藏。
2016年,这部作品被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通辽市图书馆作为本地区重点图书作品进行了馆藏;霍林郭勒市招商局也把此书确定为招商引资工作中对外介绍霍林郭勒历史的重要史料,积极向客商进行推介;霍林郭勒市新闻文化部门还组织了一场作品研讨会,对作品的历史价值、宣传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2017年,这部作品又被霍林郭勒市确定为文化旅游产品,让文学作品搭乘上了文化旅游这趟新时代列车。
《霍林河往事》以周恩来总理批示开发建设霍林河煤田为历史背景,重现了开发建设霍林河煤田的曲折历程,再现了创业者们为了实现国家第一个现代化露天煤矿的梦想,在极其艰苦条件下凝刻出的创业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同时,作品以跨越式、写实性的角度记录了霍林河矿区的演变发展和霍林郭勒市的崛起壮大,使这部厚重、壮烈的创业史、发展史形成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后人永远铭记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铭记那个难忘的岁月。作品尊重历史、反映现实,突出表现了创业者的精神风貌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作品真实感人、催人奋进,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史料价值;作品贴近实际、图文并茂,具备了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的相统一,弘扬了主旋律,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见证了霍林郭勒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周恩来总理的怀念和感恩。
二、出版波折
这部作品在出版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不为人知的波折和难忘的经历。其中,封面设计就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最初,书名叫《总理批示》,内容也以周恩来总理批示开发建设霍林河煤田为核心,投给远方出版社的稿子也叫《总理批示》。此前的2013年,我在《通辽日报》社的好友郝文秀得知我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总理批示》,主动联系我,说要在报纸上连载这部报告文学,我二话没说,就把稿子给他发过去了,连载时,也是采用的《总理批示》这个名。
不久,我接到了远方出版社领导王松年老师的电话,说出版社申报的选题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没批,原因是这本书不能以国家领导人的职务作为书名出现,必须改。他让我在三分钟之内换一个书名,那边等着申报选题呢。当时,我一下子就懵了。《总理批示》这个书名可是我动用了很久的脑筋才确定下来的,现在让我在三分钟之内换一个书名确实有点难度。这时候,我也不知从哪来的灵感,一下子就决定叫《霍林河往事》。紧接着,我就把电话打到了王松年老师那里,他听了这个书名后非常满意,《霍林河往事》就这么定下来了,王松年老师又向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进行了二次选题申报。
印刷厂按照我的修改意见,对封面进行了重新设计。这时,通辽市一位领导得知我要出版这本书后,建议我还是用《总理批示》这个书名,他说这个书名大气、上档次。遗憾的是,国家图书出版有规定,作为作者必须严格执行,最后还是采用了《霍林河往事》这个书名。
这期间,我和出版社的联系转向了这部书的责任编辑,这是王松年老师交代的任务。这时候,正赶上了王松年老师退休,从他的新浪博客里我看到退休后他不断地游山玩水,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令人好不羡慕。哪知道,责任编辑修改过的稿子在快递过程中丢失了,找快递公司也没理论出结果,没办法,我又重新投稿,责任编辑又重新审稿,重新返稿,重新修改。
经过一番折腾,《霍林河往事》终于出版了。哪想到,2016年5月23日,我在“亦秋乐园”的新浪博客里看到了陆文学老师写的《把心留在故乡——记忆王松年》,从这篇文章里得知王松年老师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从2012年3月开始构思,到2014年1月出版,《霍林河往事》经历了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过程,最令人难忘的就是远方出版社王松年老师从申报选题、更改书名,乃至最后的出版印刷,都付出了很大的精力,遗憾的是他再也看不到这部书了。
三、几点感受
《霍林河往事》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被高等学府、图书馆收藏,或者成为招商引资、文化旅游的宣传品,我想,体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它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作品。作品尊重历史、反映现实,突出表现了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远见卓识和霍林河煤田创业者的精神风貌以及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第二、它是一部记录史实的作品。作品反映历史、贴近现实,篇幅虽然不长,但时间跨度有几十年,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史料价值。
创作体会有以下三点:
第一、霍林郭勒市是一座文学创作的“富矿”,有着写不尽的“创业资源”,这个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我们潜心钻研、深入生活、专心创作,就一定能够以各种文艺形式写出符合时代要求、能够催人奋进的文艺作品。
第二、霍林郭勒市有良好的文学创作氛围。近年来,宣传文化部门对文艺创作十分重视,不断加大支持创作力度,载体阵地建设不断加强,鼓励创作机制不断完善,特别是在队伍建设、人员管理、培养新人、推广作品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文化旅游方面,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让文学作品在旅游产业开发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第三、创作的目标一定要明确。我们从事文学创作,首先必须明确“写给谁,给谁看,为谁写”的创作目的,把握了这一点,我们的作品就拥有了读者、拥有了地位、拥有了市场。《霍林河往事》迎合了新时代的需要,把握了文艺创作的规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这是我最欣慰的。
责任编辑:苏伦高娃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