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哈民遗址远古大揭秘: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哈民艾勒嘎查一夜扬名

2017-06-19 来源:通辽日报

00e04c1a88141973b6010c.jpg

王明义编著

【连载】

第一章 惊天发现

一、哈民小村

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的西部,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蒙古村落,它的名字叫哈民艾勒嘎查。哈民艾勒嘎查位于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镇东南约15公里,距通辽市区50公里。这里南望西辽河,北靠新开河,是大兴安岭东南边缘,科尔沁草原腹地。

哈民艾勒嘎查,这个名字很拗口,也很陌生。哈民,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它是科尔沁沙地上生长的一种草的名称,而更多人的说法则是清末民初有一个叫哈民的喇嘛在此地传经布道,广结善缘,后来这里聚户成村,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起了村名;艾勒,蒙古语,意思为村落、村庄;嘎查,蒙古语,意思为村。

蒙古族地区行政机构的名称与汉地不同,蒙古族人口聚集的地区多以旗、苏木、嘎查而得名。旗现在相当于县,满语,“固山”的意思,原为军事单位,每旗有7500名兵士,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等,清朝夺取政权之后,在蒙古地区实行蒙旗制,后逐步演化为今县一级行政区域单位;苏木,蒙古语,意思为箭,原为清代蒙古旗下的一级军事、行政单位,汉语称“佐领”,每苏木有箭丁150人,1954年后,相当于乡镇;嘎查,蒙古语,意思为村。

哈民艾勒嘎查,简言之,意思为“哈民村庄”,我们就姑且叫它“哈民村”或“哈民小村”吧!

哈民村很小,仅有100多户人家,绝大多数为蒙古族。哈民村很不知名,全国、全区且不说,就是在通辽市的版图上也很难查找到它的名字。

哈民村的立地条件很一般。它坐落于一片土质贫瘠的沙沼地之中;但是村落规整,街路干净,红瓦白墙,绿树掩映;村部、卫生所、文化室、村民广场、便民超市等一应俱全。这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全力推行的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

哈民人的日子过得很潇洒。他们耕种着自己并不丰饶的土地,放牧着自己有限的牛羊,每家都有一个大院落,种些蔬菜果树,养着猪鸡鸭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喝点小酒,打点小牌,看点电视,聊点“新闻”,有滋有味地生活着,恬静、安适、祥和、悠闲。

哈民村历史上没有出过名人,而在现今,哈民人津津乐道的是这里出了一位副省长。

这就是哈民村,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许许多多平凡村落中的一个。

二、沙坨出宝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哈民艾勒嘎查一夜扬名——这就是距今5500年至5000年前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的发现。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震惊了中国考古界,迷倒了诸多的考古专家和文博专家,也当之无愧地荣膺国家文物局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1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10年初春的一天,乍暖还寒。

哈民村一个王姓的牧羊人在这片坦露着黄乎乎胸膛的沙坡地上悠哉哉地放牧着一群羊。沙地草疏,羊儿吃不饱,不时地用蹄子刨打着草根。突然,羊倌在被刨打的沙地上发现了一些陶器的残片,用手再往下挖,一个完整的陶罐显露出来。“沙地出宝啦!”消息像风一样迅速传开,引来附近的村民前来挖“宝”。

2010年4月19日,科左中旗文化局接到通辽市文化局文物科的关于哈民村境内古遗址被盗挖的电话告知后,马上做出保护古遗址的应急方案,旗文物管理所、舍伯吐公安派出所派员对遗址进行保护,向围观的群众宣传文物保护法,并追缴了部分被盗掘的文物,如石斧、石磨盘、石磨棒和相对完整的陶罐及陶片等。


  责任编辑:苏伦高娃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