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8 来源:通达融媒
截至10月底,通辽市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34.03万户,较2024年末净增1.32万户,增长4.03%。其中民营经济主体占比超94%,金融业增速22%,“个转企”数量同比增长近80%,发展呈现“总量稳增、趋势稳定、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通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邀请专家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张博摄
经营主体总量扩容成效显著。市市场监管局以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为抓手,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断提升市场准入便捷度。同时,强化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与服务,通过宣传引导、帮办代办,让政策红利直达经营主体。2025年1-10月份,全市新设经营主体4.08万户,市场主体“进大于出”,发展韧性愈发强劲。
三大产业发展趋势平稳向好。一、二、三产经营主体数量分别为6.86万、2.91万、24.52万,增速均保持在3.5%~5.5%的合理区间。从行业类别看,“金融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共同构成我市增长最快的三大行业。部分行业受专项整治及项目周期调整影响,短期数量有所回落,但三大产业长期发展基础仍然稳固。
民营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在总量增长的同时,民营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压舱石”,结构优化态势尤为明显。截至10月末,全市登记在册民营经济主体总量(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32.3万户,同比增长5.45%,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94.92%,民营经济“主力军”地位持续凸显。全市“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2677户,创新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新质生产力培育基础不断夯实。

通辽市“政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张博摄
“个转企”势头强劲有力。对27万余户个体工商户实施分型分类精准帮扶,筛选1338户入选“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库,99户通过市级认定。推行“个转企”高效办成一件事,“个转企”保留原字号,延续信用代码,降低转型成本。今年前10月完成转型216户,较上年全年增长近八成。通过政银企对接平台促成专属金融产品放贷74.259亿元,精准破解融资难题。
记者 张博 通讯员 任帅
责任编辑:王良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