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 来源:通达融媒

10月29日,通辽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篇”举行。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水务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我市“十四五”期间在污染防治、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并答记者问。

通辽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李旭明 摄
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市生态环境局精准施策推动空气质量实现转折性变化。“十四五”期间完成32台65蒸吨/小时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开展26家城市禁燃区煤炭经营场所搬迁,减少城区煤炭污染;将607家工业企业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实现应急管控精准化;累计检测柴油货车106.6万辆,有效降低移动源污染;细颗粒物平均浓度降至28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7.6%,蓝天保卫战取得关键胜利。

燃煤小锅炉淘汰替换中。图片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水环境治理成果同样亮眼,群众饮水安全与流域水质双提升。全市批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431个,实现乡镇级及以上保护区划分全覆盖,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长期保持100%达标。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从40%提升至60%,连续多年无劣Ⅴ类水体,水质改善率位居全区首位。农村生态环境同步升级,“十四五”期间完成559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34%,较2020年提高25个百分点;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84.22%,受污染耕地与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实现100%。

通辽市和美乡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图片来源通辽市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
产业绿色转型加速推进,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实施工业节能节水技改项目150个,节约能耗35.7万吨标准煤、水量约510万吨;获批36家绿色制造示范单位、11家自治区级节水型单位。16家工业企业完成低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替代,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提前超额完成减排目标。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410万千瓦,占比6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52亿千瓦时,占比34%;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3.16%,2021-2024年能耗强度下降18.5%。

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项目区航拍图。张启民 摄
林草生态修复成效卓著,沙地治理与植被保护齐头并进。“十四五”期间,通辽市依托“三北”工程、草原生态修复等国家项目,累计完成林草生态修复建设任务2164.8万亩,完成率达108.2%;大力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林草“三个千万”工程,完成建设面积815.65万亩,累计治理沙地、保护草原各2000多万亩、耕地1500多万亩,生态改善带动粮食和饲草增产20%以上,年沙尘暴次数下降60%。

科左后旗阿古拉植树造林项目区航拍图。张启民 摄
生态富民成效凸显,实现“增绿”与“增收”双赢。通辽市立足林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林草产业,全市经济林总面积达560万亩,产量24.76万吨;塞外红苹果等特色林果种植34.14万亩,年产量11万吨,销售额3.5亿元;林下种植中蒙药材22万亩,野生中(蒙)药材近50万亩,草种繁育基地10万亩,林草总产值达59.9亿元,较2020年翻一番。依托优质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年产值达16亿元,带动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此外,通过选聘生态护林员8706人次,投入资金8024万元,带动每户年均增收1万元;创新“治理企业+合作社+农牧户”模式,吸纳农村劳动力1.25万人,支付劳务报酬约1.45亿元,让沙区群众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同提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科左后旗辉图阿巴海嘎查湿地。张启民 摄
生态绿化与防护体系建设同步加强。全市创建338个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3个示范县、1个“自治区级森林城镇”,累计义务植树超2500万株;创新探索光伏治沙模式,治沙面积达14.2万亩,通过“以路治沙”带动治沙107.29万亩。截至目前,全市森林面积1720.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9.49%;划定基本草原2211.8万亩,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3034.1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64.29%,构建乔灌草带网状结合的区域性生态防护体系。

奈曼旗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航拍图。图片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流域治理成效显著。市水务局“十四五”期间争取水利专项资金60.97亿元,完成水利项目建设450个,以上两项指标均为“十三五”时期的3倍。2024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8.82亿立方米,较2023年减少8.87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874,高于全区目标。通辽市还制定《量水而行“以水定需”行动方案》,将用水指标细化分解至苏木乡镇、嘎查村及用水单元;推进1710家企业用水计量全覆盖,加强全市1434眼典型井“以电折水”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取水行为。针对西辽河流域,严格限制新增地下水取用,计划2025年对不满足管控指标的旗县区实行限审限批,累计压减地下水开采量3.26亿立方米,流域地下水平均水位上升超0.5米。

浅埋滴灌技术助力农业实现节水、高效灌溉。图片来源通辽市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
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为生态补水提供保障。今年6月,引绰济辽工程试通水成功,向莫力庙水库、孝庄河生态补水5500万立方米,2026年工程投用后每年可调入地表水2.87亿立方米;内蒙古供水支线工程通辽支线工程投资39.9亿元,完成总工程量90.6%,计划2025年底完工,2026年具备通水1.08亿立方米的能力。两大工程投用后,每年将为通辽市保障供水3.95亿立方米。今年西辽河流域统一调度3.76亿立方米水量,春季、汛期两次实现断流27年的干流全线过流,累计超40天,流域生态全面复苏。

莫力庙水库航拍图。宋学博 摄
民生水利与防灾减灾能力同步提升。“十四五”期间,通辽市投资5.6亿元新建、改造农村牧区供水保障工程601处,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87.8%。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整治问题215处,清理阻水片林953亩、河道垃圾553吨;完成12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278条侵蚀沟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1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47.81%。同时,完成19座大中型水库、75座小型水库及1694公里三级以上堤防维修养护,治理河流长度近1200公里,成功防御2024年东辽河特大洪水等灾害。

通辽市吐尔吉山水库灌区管护中心党员干部对漂浮在水面的杂物展开清理。图片来源通辽水务微信公众号
林草资源管护机制不断完善,筑牢生态安全防线。通辽市恢复设立市旗两级林草执法队伍,核定执法人员146人,恢复基层林草工作站96个,321名工作人员全部到位,全市各类林草管护员达4659人;健全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开展毁林毁草违法犯罪集中整治,恢复林草植被10余万亩,挽回经济损失6315万元。同时,建成“人工瞭望+视频监控+红外感知+地面巡护”的火情监测体系,实现连续26年无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完成草原有害生物防治1619.41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532.11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从3.16%降至0.7%;累计救助受伤野生动物438只。
记者 斯琴 李旭明
责任编辑:张剑锋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