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黑龙坝镇:以社会化服务为切口实现统种共富

2025-10-25 来源:通达融媒客户端

9a1e6fc93e0cacf1a529a18a8278023776648.jpg

开鲁县黑龙坝镇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统种共富模式,有效破解土地碎片化、农业效益低、集体经济薄弱等发展难题,培育发展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

d7a76f918192f2d13bc1d02f517d94c636451.jpg

孟家堡村滑子菇大棚内,村民们正忙着采收滑子菇。田琦竹 摄

在开鲁县黑龙坝镇孟家堡村的滑子菇粗加工基地,从清洗设备升腾出的温暖水蒸气让基地大棚里仿佛仙境。穿过十来个坐在桌旁给滑子菇剪根的村民,记者才找到孟家堡村党支部副书记吴玉龙,他正在把剪了根的滑子菇倒入清洗设备。

50031463b4deffea11b508f95a85a6dc19716.jpg

经过高温漂烫消毒的滑子菇,经冷却槽前往下个工序。田琦竹 摄

在孟家堡村,吴玉龙不仅是村党支部副书记,也是开鲁县丰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24年,我们村成功争取到民委的项目资金420万元,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合作社建设大棚以及种植50万棒滑子菇。2024年11月我们把菌种注入菌棒,经过一年的精心培育,现在滑子菇正处在集中收获期。我们预计总产量将超过90万斤,目前已收获超60万斤。我们收获的滑子菇就拉到这粗加工基地,对滑子菇进行剪根、漂烫、拌盐和装袋后,销往赤峰和河北。”唠起村里的产业发展,吴玉龙如数家珍。

e1bb5b53cc80b006f498bcf3ec83ab4048737.jpg

拌盐后的滑子菇被装入袋内扎牢,双层塑料袋和一层编织袋保证安全卫生、不洒漏。田琦竹 摄

在合作社务工的孟家堡村村民朱海云告诉记者,她家里6口人有40多亩地,如果这些地全由自己种,去掉种子化肥等成本,剩下的三四万块钱要满足全家日常生活已很勉强,再供两个孩子上学更加吃力。积极响应村党支部和合作社的号召,朱海云和同村其他村民一样把土地交给村集体统一托管,“化零为整”成就“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通过黑龙坝镇搭建的劳务经济数字化服务平台分别输送:年轻的劳动力可以外出务工,不愿意出村的村民也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全镇劳务经济年产值达到1.4亿元。

e5de6f84309901639637a53d35332d5e62545.jpg

孟家堡村大棚内朱海云正在采收滑子菇。田琦竹 摄

“合作社成立得好。我在合作社蘑菇棚干活,闲的时候一个月挣3000元,忙的时候一个月挣4500元,一年一人能挣三万多块钱。四个大人去打工就是十三四万。家里40多亩地都托管了,这又能有四万块,加起来一年收入得有十七八万。你看那80来岁的还能摘蘑菇、剪蘑菇根呢,都挣钱。”朱海云高兴地说。

89e285564fc4ebf7ab287294637f76e157679.jpg

孟家堡村大棚内生长的滑子菇。田琦竹 摄

据了解,黑龙坝镇15个村中有7个村有特色产业,现有农特产品加工主体5家。例如孟家堡村菌菇产业、忠厚村蒲公英茶及野菜加工、高若村的果丹皮及果脯加工等,现已发展成为带动黑龙坝镇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明星产业。

205d05acfd0873b8a4483b85a118dc6a62343.jpg

黑龙坝镇忠厚村蒲公英茶厂生产的系列茶产品。田琦竹 摄

开鲁县黑龙坝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段冰雪说:“我们镇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通过三换策略实现规模化整合,也就是小地换大地、差地换好地、零散地换集中地等几种方式。2025年我们全镇整合耕地突破了9万亩,整合率达62%。主要是以‘连片+服务+示范’的模式推动标准化种植落地见效。这一模式不仅推动了我镇15个村集体经济全面壮大,农民收入持续攀升,更有效地打通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最后一公里’,破解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现实困境,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利的多方共赢。也真正实现土地整合了,老百姓增收了,产业发展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集体化实践样本。”

记者 田琦竹 张绍轩

  责任编辑:马洪霞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