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西辽河印记丨雄壕卧野 薪火续今

2025-10-22 来源:内蒙古日报

图片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穿越800年历史烟云,从土夯的军事屏障,到承载记忆的文化符号,再到见证地域交融的历史印记,金界壕的物质遗存与文化记忆,始终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传承与情感联结。

长龙卧野今犹在,金戈铁马入梦来。

图片

航拍金界壕遗址。

金界壕,作为金政权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如一条巨龙,腾跃于山河之上,盘卧于旷野之间,在内蒙古境内蜿蜒3600多公里,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道“万里长城”。

残垣映落日,断壁听长风。位于通辽市境内的金界壕遗址,无声地讲述着一个时代、一个王朝的如烟过往,进行着一场盛大的古今对话。

金筑界壕 烽燧护疆

扎鲁特草原,无边的旷野吟唱着千年的牧歌。

图片

呼和温都尔9段界壕。

脚下的呼和温都尔9段界壕,墙体如地面拱起的土龙,逶迤而去。不远处,被岁月侵蚀的马面和四方的边堡,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盛景。

《金史·内族襄传赞》有“迹襄之开筑壕堑以自固,其犹元魏、北齐之长城欤”的比拟。

图片

金界壕防御体系模型。

金界壕是金政权为防御北方草原上的蒙古诸部而修筑的长城防御工程。12世纪初期,女真崛起于我国东北松花江畔,1115年时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不久便与南宋、西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就在金政权日益崛起的时候,世居在蒙古高原东部的塔塔儿部渐渐强大起来。为防御塔塔儿南侵,1123年,金政权在今天漠南草原一带第一次挖掘了界壕。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金界壕考》中提到:“界壕者,掘地为沟堑,以限戎马之足;边堡者,于要害处筑城堡以居戍人。”金界壕即在草原上挖壕,再用挖出的土夯筑墙,形成壕和墙的双重防御,以防备蒙古骑兵快速进攻。其规模之宏大、防御体系之完备,在当时可谓独一无二。

此后,随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势力范围不断南扩,金政权的防线也被迫不断南移,在北线(漠南线)界壕失去防御作用后,南退数百公里在大兴安岭南麓构筑南线(岭南线和主线)界壕。

至1198年,金界壕共进行了5次大规模修建。金政权存在119年,可以说,金界壕各线的兴建几乎贯穿了整个金政权统治时期。

金界壕根据其分布走向,由北向南可分为漠南线、岭南线和主线,全线总长约4500公里,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河北省和蒙古国境内。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分布于8个盟市。

通辽地区属金政权北疆重地,境内的界壕遗址分布在扎鲁特旗和霍林郭勒市,全长约120公里,是当时著名的军事要塞。

霍林郭勒市区北侧,就分布有岭南线西支线界壕。它东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哈日诺尔苏木的界壕相连,沿霍林河畔而上,入霍林郭勒市后向西延伸,向西北进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境内,全长30余公里,共发现4座边堡。

历经800年风雨,如今界壕残高只有1米至2米不等,宽约5至6米。壕外侧有壕沟,几乎被风沙所淤平,但仍能看到壕沟的轮廓,沟宽约10米。界壕随地势而建,上下起伏,蜿蜒曲折,风吹草低之处仍可见其逶迤的英姿。

图片

扎鲁特旗金界壕远景。

扎鲁特旗境内中北部的金界壕遗址,属并行的岭南线和主线。它由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进入扎鲁特旗东北部的乌兰哈达苏木境内,沿乌布混都郭勒河北岸向西南方延伸,经巴雅尔吐胡硕镇,至格日朝鲁苏木新艾里嘎查伸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境内。遗址呈东北—西南走向,共有81段,全长88公里,现存边堡8座、马面242座。

其中,呼和温都尔9段界壕筑有副墙,与主墙间距8米左右,总长1301米。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长城保护室丹达尔介绍,北侧的墙低矮,与霍林郭勒境内的界壕同时期修筑,为修建较早的岭南线。南侧的高大墙体为主线墙体,为后期修筑,岭南线和主线形成双重防御。

“漫步长城意未休,残垣断壁亦风流。”金界壕每一个岁月的褶皱里,都藏着远去的传奇。

扎鲁特旗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因父母双亲去世,有个孩子只身一人去如今的包头市投奔亲友,村里的老人告诉他,只要顺着金界壕走,就能到达。后来,孩子按照这样的方法果然找到了亲友。

故事的真假未可知,金界壕的宏大规模和连续性却是显而易见。

精神之缗 根脉相连

南下牧马是诸游牧部落兴盛时的共同矢志,雄心勃勃的成吉思汗更不会满足于只在蒙古高原上弯弓射雕。1211年,蒙古骑兵越过界壕,发动了灭金战争。1234年,在南宋和蒙古大军的南北夹击下,金政权覆灭。

曾经固若金汤的金界壕终究没能挡住蒙古铁骑,也无法阻挡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可金界壕的建筑智慧,永久地印刻在了历史长河中。

从1123年到1198年,在时间跨度长达70多年的岁月里,大批金人不断加入到修筑金界壕的行列。

图片

金界壕的建筑结构与功能示意图。

据史料记载,明昌三年(1192年),自西南、西北路沿临潢府达泰州,开筑壕堑,3万士兵连年施工。承安五年(1200年),金对大定年间所筑的西北路长城进行增缮,新修了女墙副堤。仅这次补筑,用工竟达75万之多。

触摸被时光剥落的城墙,仿佛看到了修界壕时指挥者调兵遣将、征集民众、指挥千军万马;万千民众安营扎寨,走在上工路上;女真部民屯田驻戍,建立村寨。

图片

金界壕遗址。

在广袤无垠的北疆大地上,金人历尽艰辛,举全国之力在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下完成了这项与万里长城相媲美的杰作,堪称历史上的奇迹。

金界壕的历史价值远不止于此。

仅存在119年的金政权,兵连祸结,是一个充满烽火的政权。金界壕的修筑,是古人卓越智慧的集中体现。

行走在扎鲁特旗呼和温都尔9段界壕,每隔一段距离便见有突出的平台,再往远处,一个四方的“城”清晰可见。

同行的扎鲁特旗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王成说,突出墙体的是马面,作战时,守军站在马面上可以打击墙体两侧隐秘处的敌军,同时它还有加固墙体的作用。四方的城就是边堡,边长约100米,用于驻守军队,每个边堡的守军在20到30人左右。

图片

霍林郭勒市金界壕遗址。

而霍林郭勒市境内的金界壕,能明显看出在选择地形上,充分利用崇山峻岭与河川溪流“因地形,用制险塞”的特点。壕的建筑体现了天然险阻与人工设防的巧妙结合,利用高山障壁做山险墙,利用河流湍急做河险屏障。根据战争的需要和防御的对象选点布线,突出了金界壕的多样防御特点。

“金界壕在吸收早期长城精髓的基础上,结合防御对象的特点,兴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防御体系完备的、全面升级的新一代长城,在后期的明长城防御体系中依然可以看到金界壕的影子。”丹达尔说。

由此可见,金界壕是中国历代长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长城历史沿革中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承上启下的角色。

千年的烽火硝烟早已徐徐散尽,唯有千年智慧的灵光和深沉历史记忆在每一个时空瞬间熠熠生辉。

2001年,金界壕遗址被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升为“国宝”。

各族共襄 史册新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后世文人墨客、官员途经这一浩大的军事工程时,也不禁留下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图片

额尔敦宝力皋洞穴遗址墨书题记群。

图片

毕其格图题记群。

仅在金界壕遗址保存较完整的扎鲁特旗乌兰哈达苏木,就发现两个墨书题记群。一个是额尔敦宝力皋洞穴遗址墨书题记群,在阿贵山洞壁上,有汉文、契丹文、女真文、八思巴文、蒙古文等多种文字的墨书题记40余处。另一个是毕其格图题记群,沿金界壕遗址北侧山体崖壁分布,共发现契丹文、女真文和汉文题记40余处。“这说明此地历史上是大兴安岭沿线各官员、部落之间通行的要道之一,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十分活跃的地区。长城两边各民族唇齿相依,早已成为多民族共同的家园。”王成说。

金界壕也是历史见证者,见证时代风云变幻,见证着草原之上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交融。

金界壕本身就是渔猎文化、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三种文化之间交融的产物。在和平年代,金界壕的修筑吸引众多中原人口来此定居,客观上促进了北疆地区经济繁荣和语言、服饰、习俗等交流发展。霍林郭勒市和扎鲁特旗段金界壕遗址周边均挖掘出金代生活器皿、农耕用具等遗存物,充分印证金界壕不仅仅是军事防御体系,更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区域。

随着元代政权的统一,金界壕的军事防御作用随之消失,在风沙掩埋和人为破坏下,逐渐变成一条断续不全的遗迹,有的地段早已与大地山川融为一体,难以辨认,但后世从未停止对这一伟大工程的发掘和探索。

清朝时,乾隆皇帝在木兰围场(今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首次发现金界壕遗址,无法获知其来龙去脉,只能猜测道:“此非城也,盖天地自然生此,所以限南北。”

据史料记载,100多年前,中国近代史学家屠寄在测绘黑龙江地图时也发现了金界壕遗址,并断定其为金政权所修。直到1927年,王国维在浩瀚的史籍中细心寻找,多方求证,以《金界壕考》一文勾勒出金界壕遗址的大致范围与走向,为后人绘制出线路图。

此后,聚焦金界壕的考古发掘更加深入。1981年,当时的哲里木盟(今通辽市)对霍林郭勒金界壕的两处边堡做考古发掘。在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全国长城资源调查中,国家文物局将金界壕列入长城资源调查范围内,明确了金界壕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辽市境内的金界壕遗址得到系统调查。2022年8月,霍林郭勒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成立专项考察组,对金界壕遗址全线进行探寻考察……

图片

俯瞰金界壕遗址。

横卧在大地上的金界壕遗址,终于被拂去历史的尘埃,展现出千古风华,并在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进程中,被赋予新的使命和内涵。

内蒙古有7570公里的长城,其中金界壕长3600多公里。如何保护好这一厚重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与长城建于崇山峻岭间不同,金界壕修筑在平原地带,与老百姓的生活区重合,更易遭受破坏,保护压力更大。

多年来,通辽市建立了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文物安全管理网络,为金界壕树立了长城界桩、保护碑和宣传牌,亮明保护范围。持续开展普法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全民保护的自觉意识。卫星图斑等数字化管理手段的使用,更是弥补了一线文物部门力量薄弱的监管难题。“全市金界壕分布点多、线长、面广,建议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王成说。

被时空磨洗的城垣,镌刻着往昔的烽烟与牧歌,静伏在日夜流转的岁月星河,带着时代发展的体温,向着更辽远的未来,步步生辉。

策划:王静宇 

监制:丁燕 苏昊 韩继旺

记者:霍晓庆

图片:金泉

部分图片来源:王金

鸣谢:中共通辽市委宣传部

制作:李珍 胡达古拉

  责任编辑:王良玉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