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来源:通辽日报
初秋时节,正值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行走在奈曼旗青龙山镇平房村的田野上,8500亩农作物郁郁葱葱,微风拂过泛起层层绿浪,一派生机勃勃、丰收在望的景象。
大田里,阵阵“嗡嗡”声划破静谧——农业无人机如“空中卫士”灵活穿梭,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低空掠过禾苗,将细密雾状药液均匀洒向田间。这充满科技感的场景,正是当地全链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生动写照。如今,从春耕到秋收,专业服务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推动农业告别“人工肩扛时代”,迈入智能化、现代化新阶段。
“以前自己种田,费时费力还担风险,现在交给村上统一管理,太省心了!”平房村村民王庆会介绍说。
现在的平房村,耕地、播种、防虫、秋收全部由村上负责,全程机械化。村民每亩地节省投入35元,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曾经,传统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让农户头疼。春耕时,零散地块难以实现机械作业,效率低下;夏季防治病虫害时,人工打药成本高且风险大,每年都有农户因接触农药出现过敏甚至中毒;秋收时节,分散的土地让机械收割难以施展,人工收割效率极低。
为突破这些瓶颈,青龙山镇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耕种防收”全链条服务体系,从耕地犁地到无人机飞防,再到机械统一收割,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支持。
“以前打药最愁人,背着药箱一趟下来浑身湿透,还担心中毒。秋收时全家上阵,忙得脚不沾地。现在有了社会化服务,全程不用自己操心。单说无人机飞防,一会儿就能完成一大片,又快又好又轻松。今年用它打药,每亩节省成本5元,效率是人工的数倍,还能节省30%的农药和90%的用水量,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平房村党支部书记王守君感慨道。
无人机飞防依托GPS导航与精准喷洒系统,可自动规划航线、定高定速飞行,实现精准变量施药,避免重喷、漏喷,药剂穿透力强,防治效果更显著。操作人员远程操控,彻底避免与农药直接接触,保障了人身安全。同时,细雾滴喷洒减少农药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
飞防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是青龙山镇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缩影,也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实践。它不仅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模式,极大解放了劳动力,更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田埂上,王守君望着穿梭的无人机,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记者 关雪峰
责任编辑:王良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