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内蒙古通辽:“揭榜挂帅”项目引领防沙治沙范式转型

2025-09-10 来源:通辽市委宣传部

在内蒙古通辽市广袤沙区,一场依托科技力量的防沙治沙攻坚战正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揭榜挂帅”防沙治沙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内蒙古防沙治沙空天地协同监测与诊断评估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在生态监测精准化与智能化方向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为通辽市乃至内蒙古防沙治沙事业注入全新科技动能,书写生态保护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精彩篇章。

科技攻坚,开启治沙新局。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核心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沙化治理任务艰巨。长期以来,传统防沙治沙模式受监测手段滞后、数据精度不足等制约,难以实现精准化、智能化治理。2024年,内蒙古神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响应自治区“揭榜挂帅”机制,聚焦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沙区,开展多维度技术攻关。通辽市科学技术局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从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科研保障等维度发力,为项目推进筑牢“保障网”,推动防沙治沙从“经验主导”迈向“科技引领”。

“空天地”协同,织就监测网络。项目团队建成“空天地”协同监测评估体系,实现沙区生态环境全方位、立体化监测。“空”端,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从高空覆盖通辽沙区全域,快速获取大范围、宏观生态数据,精准把握沙化土地分布、植被覆盖整体态势;“地”端,地面监测站点布设与人工样方调查同步推进,深入采集植被种类、土壤墒情、风沙运动等微观数据,弥补高空监测细节短板。天地联动,编织起覆盖通辽沙区的生态监测网,让沙化动态变化可感可知,为后续精准治沙夯实数据支撑。

技术突破,筑牢数据根基。在精准化与智能化技术创新中,时空谱融合算法与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成为关键引擎。时空谱融合算法打破时间、空间、光谱维度壁垒,深度融合不同时段、区域、光谱波段的生态数据,清晰还原通辽沙区生态演变的时序规律与空间分布特征;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如“数据放大镜”,将低分辨率原始数据重塑为分辨率达10米的长时序动态数据集,覆盖2014-2024年通辽及周边科尔沁地区生态变迁,还生成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专题数据集,精准刻画地形起伏,为分析沙区水流走向、风沙运动路径提供关键依据,筑牢生态监测数据根基。

精度跃升,破解治理难题。数据质量飞跃带来监测与治理精度提升。草类实测数据准确率达91%,有效解决通辽沙区植被覆盖度估算难题——草类作为沙区生态“守护者”,其生长状况精准掌握,可科学评估生态修复成效、预判沙化风险;对潜在、轻中重度沙化识别准确率超98%,荒漠化信息提取准确率较传统方法提升10%,系统能精准捕捉1平方米级地表微变,亚米级精度让沙化治理“靶向性”大增。过去“粗放式”治理,如今借科技之力转为“精准滴灌”,治理资源可精准作用于沙化“病灶”,大幅提升治沙效率效果。

范式转型,打造孪生底座。项目推动通辽沙化治理从“经验型”转向“数据驱动型”,构建生态监测“数字孪生底座”。依托海量精准数据,治理决策可模拟推演,预判不同措施下生态响应,实现从“经验摸索”到“数据说话、模型决策”的跨越。这一“虚拟镜像”,为治沙策略优化、工程效果评估提供智能预演平台,引领通辽防沙治沙迈向精细化、智能化新境,也为全国同类沙区治理提供“通辽样板”。

此次“揭榜挂帅”项目,以科技激活防沙治沙“新引擎”。从“空天地”协同监测,到关键技术突破、治理精度跃升,再到范式转型,每一步都彰显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力量。未来,随着通辽深化生态科技研发应用,在通辽市科学技术局的持续推动与服务下,这些创新成果将进一步释放生态红利,不仅为通辽市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坚实支撑,更将以“通辽经验”为全国沙区治理贡献科技力量,让科技之光持续照亮沙区绿色发展的未来。

张珠海 张剑锋 包雪晶

  责任编辑:王良玉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