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 来源:通辽日报
近日,科左后旗成功举办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传承人培训班,通过系统化教学让传统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机。这是科左后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是以文化纽带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北疆文化软实力的扎实举措。
近年来,该旗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持续擦亮“马王之乡”品牌,围绕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建设传承基地、组织技能培训、开展生产性保护等方式,推动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成效显著。
传习阵地,筑牢文化根基。后旗文化馆设立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传习所,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持续开展教学、展示与体验活动,成为弘扬马文化、传承匠人精神的重要基地。大青沟“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展示厅面积达300平方米,展出50余个蒙古族马鞍马具实物,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系统呈现了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制作流程。
薪火相传,培育传承新血。后旗文化馆每年定期举办马具制作技艺培训班,邀请国家级、自治区级传承人及本地工匠授课,构建“老中青”三代传承体系。年初以来,共举办4期培训班,培养学员67名,为传统技艺传承注入新鲜血液。全旗现有马具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其中,国家级1人、自治区级2人、市级2人。同时,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非遗研修班,提升传承人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品牌活动,激活文化现场。该旗深耕文化传承与活化,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活动让地域文化“活”起来。每年举办的“双合尔·楚古兰”等品牌活动,已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今年累计开展展示、宣传、体验活动20余场,吸引3000多人参与,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匠心与魅力。组织跨三省区的马文化专题调研,溯源历史、解读当代,让马文化真正“活”在民间、走入人心,成为连接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文化桥梁。
产业融合,骏马经济结硕果。该旗加强以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体的马文化产品开发,全旗培育5家马文化产品加工企业,打造2个特色品牌,开发工艺马鞍、马镫等文创产品40余种。其中,阿茹汗马产业公司产品曾荣获上海世博会一等奖,年产值约30万元,产品除供应国内马术俱乐部外,还远销蒙古、俄罗斯等国家。
下一步,该旗将继续深挖马文化内涵,推动马文化产业与更多领域融合,让马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朝鲁门)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