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来源:扎鲁特旗融媒体中心
初秋时节,走进扎鲁特旗查布嘎图苏木保安村,曾经因违法开垦而斑驳的草原已重披绿装,连片的牧草随风摇曳,不时有飞鸟掠过。这片总面积1560余亩的土地,历经整改与修复,正以蓬勃的生机诉说着生态保护的成效。
走进草场,细密的牧草铺满土壤表层,狗尾草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查布嘎图苏木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苏日嘎拉图正和两名队员沿草场边界巡查,他们手中的记录本上详细标注着每一处地标的位置信息。
“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们扎实推进毁林毁草集中整治工作,主要通过两大举措确保整治成效。首先是强化日常巡查与宣传。我们构建了村两委班子、网格长与苏木领导干部协同参与的巡查体系,将区域划分为若干片区和网格,实行 “一人包一片、一人包几户”的责任制。通过这种模式,工作人员能深入农牧户家中,精准开展政策宣传。同时,我们在奥维互动地图上绘制了详细的作战图,并将制作的纸质版挂在指挥部,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到现场研判农牧户的动态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由于部分农户的草地与耕地相连,自身难以区分合法地块与违法地块,我们就利用奥维互动地图到现场打点定位,明确划分界限。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农户在作业过程中出现扩边、越界等违规行为,为规范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查布嘎图苏木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苏日嘎拉图说。
整改成效的背后,是多方合力的精准施策。针对保安村16个违法图斑涉及的13户农牧民,执法队迅速行动,13起案件全部依法办结,共追缴罚款25.88万元,以严格执法筑牢生态保护的“红线”。
“通报一经发布,扎鲁特旗迅速整合公安、林草、司法等多部门力量,组建联合执法专班,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同时,建立旗林草执法中队与旗公安局环食药大队办案衔接机制,确保案件查处无缝对接。此外,还与通辽铁路运输法院、检察院共同签署《严厉打击毁林毁草违法犯罪行为协作机制》,实行“优先审查、优先起诉、优先审理、优先执行”,构建严密法治网络,让违法犯罪行为无处遁形。旗林业和草原执法中队中队长张永说。”
植被恢复的顺利推进,离不开科学的方案与细致的落实。起初部分村民对恢复工作有顾虑,工作人员便进村逐户沟通,讲解恢复方案与生态价值,推动中铁十七局与农牧户签订《生态恢复治理协议书》,明确各方责任,形成治理合力。根据不同地块的特点,选择冰草、狗尾草、沙打旺等本地适生草种进行混播,如今,经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恢复区植被盖度最高已超70%,植物种类达4种以上,生态活力显著提升。
生态的变化,村民看在眼里,观念也悄然转变。如今,不少村民主动加入巡护队伍,成为生态保护的宣传员和监督员。
“以前在草地种点饲草料,感觉不是什么大事。但现在经过宣传,我认识到这样是不对的。所以我现在就是种草,以身作则。”村民朱春林说。
保安村的整改其实是全旗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扎鲁特旗不仅注重当下改,更着眼长久立。通过搭建“人防+技防”监测体系,在重点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部署无人机,形成全天候监控网络,同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用案例说话、用法律护航,让“保护生态就是保护饭碗”的观念深入人心。
旗林业和草原执法中队中队长张永表示,“面对这一生态治理难题,扎鲁特旗两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以“零容忍”态度,多管齐下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对于查证属实的毁林毁草违法案件,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绝不姑息纵容。”
从违法开垦到绿意盎然,从被动整改到主动守护,保安村的蜕变印证了生态保护与意识提升的良性互动。随着长效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这片草原必将持续焕发活力,成为安居乐业的绿色家园。
责任编辑:向宇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