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来源:通辽日报
通辽,这片镌刻着蒙古族千年文明印记的家园,宛如科尔沁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近6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绰尔河、洮儿河、归流河、霍林河等水系纵横交错,滋养着3200多万亩良田,使其成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堡垒。
站在科尔沁草原腹地俯瞰,通辽“锤形”版图上,双拥标识如繁星点点,又如血脉般深深融入城市肌理。自撤盟设市以来,通辽已连续六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正以“滴灌”般的耐心与韧劲,精心培育着新时代双拥之花,让这份鱼水深情在草原上绽放得愈发绚烂。
滴进责任担当——
拥军土壤常润常新
双拥工作需要领导推动,更需要制度保证。在市双拥办,《通辽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规定》《通辽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和《通辽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任务分解表》等一系列文件整齐陈列。这些凝结着军地智慧的制度成果,将双拥工作细化为76项具体指标,实行台账式精准管理。工作人员展示着台账系统介绍道:“过去协调军地事务常靠人情,现在对照清单逐项销号,效率提升了一大截。”从“人情协调”到“制度办事”,通辽以制度为纲,将责任担当牢牢锚定在规范的工作流程中。
阳春三月,又一批热血青年身着戎装奔赴军营。通辽市军供站闻令而动,迅速集结力量,在车站一线全程保障新兵转运,圆满完成军供保障任务。秉承“为部队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的宗旨,军供站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升级服务设施,以专业化、标准化的保障体系,为新兵们的军旅首程筑牢后勤防线。从新兵出征到军休安置,通辽双拥工作贯穿军人职业生涯全周期,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责任与关怀。为军休干部推出的提供玻璃清洁、家庭医生定期巡诊等定制化服务,切实提升其居家养老生活品质。
责任担当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浸润在双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在服务军民的每一处细节里。
滴进文化血脉——
“双拥长河”永续奔流
双拥优良传统的赓续传承,始终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力量。这份文化滋养如同淬火加钢的利刃,让双拥精神历久弥新。
当乌兰牧骑演出队的歌声响彻“通辽舰”甲板,悠扬的马头琴与舰炮的轰鸣交织成特殊乐章。演出队队员们带着精心打磨的节目,跨越山海登舰为官兵们送上了一场精彩文艺节目。其中,融合了蒙古族音乐元素的原创舰歌《通达辽阔》,旋律悠扬,承载着草原儿女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为了这场特殊的演出,他们多次彩排反复“雕琢”节目单,只为将家乡的文化传递到大洋深处。
每年八一,都会在各驻市部队进行双拥文艺汇演等活动。由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联合市委宣传部、通辽军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文化馆及乌兰牧骑演出队等多部门,精心策划并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以艺术的形式传递军民鱼水深情。
滴入尊崇氛围——
“拥军养料”丰沛滋养
清晨6点的双拥广场上,这个精心打造的主题广场,营造出爱军崇军的浓厚社会氛围,早已成为通辽市民感知双拥文化的精神地标。
在通辽,制度保障让尊崇军人从口号变为实实在在的温暖。创新推行的“阳光安置”机制,通过量化评分、双向选择的透明模式,为退役军人铺就返乡就业的坦途。近两年,通辽已妥善安置近200余名退役军官和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同时,为近40名军人子女解决入园入学难题,将5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纳入民生保障体系,城乡低保、大病救助、廉租房改造等政策精准落地。
行走在通辽街头,双拥元素处处可见:81路“拥军号”公交车电子屏滚动播放“征兵广告”,机场、火车站、医院等场所醒目设置“军人优先”标识。这些细节无声浸润着市民心田。正如市民刘女士所言:“上次带儿子坐81路公交,他指着‘拥军号’的牌子,说长大后也要去当兵。”点滴之处,尽显通辽全民崇军的深厚情怀,让尊崇军人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通辽,这座城市的双拥实践证明:真正的模范,不是奖牌上的烫金字,而是融入血脉的坚守;不是一时的轰轰烈烈,而是润物无声的滴灌。
佚名
责任编辑:金路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