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开发区:适老化岗位让老年人“老有可为”

2025-07-23 来源: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闻中心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年过六旬的老人,就应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然而在开发区辽河镇吗力村,有一支平均年龄60岁左右的“银发”队伍,老人们没有闲下来,他们每天到果蔬种植基地上班,在赚取“零花钱”的同时,还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进辽河镇吗力村西瓜种植基地,西瓜苗新鲜细嫩,不少黄花、小果点缀其中,长势喜人。300余名银发工人正抢抓时机整理瓜蔓,为西瓜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确保西瓜如期上市销售。对于银发工人来说,这份家门口的收入,不仅让老人们补贴了家用,更赋予了他们宝贵的价值感和充实感。“我们都是60多岁,上工厂都不要,就是能干点农活。我从家到地里10多分钟,工作9个小时,一天能挣150元,下午3点钟就能回家,到家还能干家务。另外,土地流转了,1000元一亩。”辽河镇吗力村村民刘亚珍说。

图片

图片

早在2018年,吗力村开始流转土地,每年都有不同经营者来这里承包,种植的作物都不同。今年,来自吉林省的经营者在村里承包了近1000亩土地种植西瓜,针对村内及周边村庄留守老年人居多,以及老年人群体责任心强、工作细心、技术成熟等特点,基地负责人为他们量身定制了“适老型”岗位。整枝压蔓、疏果等劳动强度适中的农活,优先吸纳老年村民,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同时也缓解了用工难题。

图片

图片

“当地人干过,有农活经验,另外,他们在家待着没啥事挣点收入,咱们用工也方便。一天工时也不长,9或10个小时。他们现在是捋蔓,两天之后还得干第二遍,这批活大概得干两天,300人也得两天,他们干得相当好,干得比较规范,瓜蔓都成行。”辽河镇吗力村西瓜种植基地负责人陈殿奎说。

图片

图片

随着老龄化加剧,银发族在“家门口务工”正逐步成为新兴趋势。开发区积极引导各镇街、村(社区)创新“党建引领+零工经济+适老服务”新模式,探索拓展农业生产、手工制作、文化传承等更多适合老年人的岗位,利用“家门口就业”模式破解“养老与就业”双重难题,既能让老人们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显著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又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亮亮 徐鹏

  责任编辑:向宇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