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1 来源:通达融媒
夏日的科左后旗巴彦毛都苏木,绿意盎然。行走在各个嘎查,庭院里的瓜果藤蔓缠绕,水泡子边的禽鸟嬉戏欢歌,闲置大棚里的蔬菜长势正旺……一场以“小庭院”撬动“大效益”的实践,正在这片土地上生动铺展。
巴彦毛都全苏木有2940亩水面,该图是白吐水泡子面积在300亩。
在巴彦毛都苏木莫麦嘎查,昔日静静流淌的天然水泡子,如今成了带动增收的“聚宝盆”。嘎查境内星罗棋布的水泡,水质清冽、水草丰茂,为特色养殖铺就了天然基底。苏木干部与嘎查“两委”经过多轮走访调研,精准锁定非洲雁养殖作为致富突破口。“这雁儿抗病性强,肉味鲜嫩,市场销路俏,还特别适合水泡环境生长,不用占耕地,成本低、见效快。”苏木达包学良算起账来喜滋滋。目前,嘎查已存栏非洲雁900只,预计年底出栏就能揣进10万多元收益。望着水面上嬉戏的雁群,乡亲们笑开了花:“以前水泡子就图个好看,现在能生金产银,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盘活春季水稻育秧大棚,夏季二次利用种植黄瓜增加收入。
而相邻的南阿布哈嘎查,则在土地里刨出了新效益。通过深耕“土地高效利用”,当地探索出“一季两收、棚地双增”的特色路径,让有限的土地迸发双倍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能。
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种植鲜食玉米增加收入
嘎查利用庭院种植甜玉米96亩,盛夏时节,玉米秆挺拔粗壮。“甜玉米生长期短、收益高,收获后,土地正好能赶上种一茬胡萝卜,不耽误农时,还能多赚一份钱。”南阿布哈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布和温都苏算了一笔账,“甜玉米和胡萝卜轮作,两季下来光这一项就能近40万元。”更让人欣喜的是,村里8个闲置的育秧大棚也被盘活,全部种上了黄瓜。“这些大棚以前只在育秧季用几个月,其余时间都空着,太浪费了。现在种上黄瓜,从育苗到采摘能持续3个多月,预计能产黄瓜10万斤,收益15万元。我们同时雇用脱贫户打理,也能帮助他们增收。”
英吐嘎查则把庭院经济与脱贫增收紧密结合,引导贫困户“方寸庭院里种出好光景”。针对部分贫困户缺乏稳定收入来源的问题,苏木和嘎查干部入户走访,根据每户的庭院大小、劳动力情况,推荐种植打瓜和糜子。“这两种作物耐旱、易管理,适合在庭院零散土地上种植。”目前,英吐嘎查已引导贫困户种植打瓜14亩、糜子20亩。
农户利用庭院种植糜子增加收入
从水泡养殖到耕地种植,从大棚利用到庭院增收,巴彦毛都苏木的庭院经济探索,始终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我们不贪大求全,先在几个嘎查试出经验,再总结推广。莫麦的非洲雁、南阿布哈的甜玉米和黄瓜、英吐的打瓜和糜子,都是根据各自的资源条件‘量身定制’的,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巴彦毛都苏木苏木达包学良说。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苏木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让土地“生金”,更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精气神足了起来。
记者 关雪峰 通讯员 王超越 实习生 王樱畅
责任编辑:向宇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