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3 来源:央广网
在民族职业中专的汽修车间,帮扶教师刘凤良正运用“任务驱动法”,为学生拆解离合器的奥秘;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总医院门诊内,“组团式”帮扶专家的诊室前排满了信赖的患者;广袤田野间,科技特派团成员躬身指导,推广“冬黑麦+”新模式……一幅幅鲜活图景,正是中组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政策落地通辽市库伦旗三年来的生动缩影。
刘凤良工作室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库伦职专供图)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库伦旗自2022年纳入“组团式”帮扶范畴后,牢牢把握机遇。旗委书记挂帅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一任务、一班子、一方案、一抓到底”机制,构建起旗委统揽、组织牵头、部门协同的协调网络,精准对接需求,动态化解难题,全力将人才与资源优势,转化为“荞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教育提质激活“源头活水”
“掌握离合器原理的应用是这节汽修课的核心。”在库伦旗民族职业中专2402班,来自北京的帮扶教师刘凤良正进行示范教学,这是教育“组团式”帮扶的日常一幕。
名师工作坊帮扶教师讲授高三培优工作(库伦二中供图)
帮扶团队着力构建“一室一坊”教研格局,点燃发展引擎。
刘凤良工作室深度重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聚焦青年教师AI教学能力提升;库伦二中“班主任工作坊”在校长程伟带领下,通过带班方略讲座锻造德育骨干。课程体系焕新升级,两校精准对接学生需求与区域发展,开设五类27门选修课。二中深挖地方文化,打造“走进养畜牧河”“安代舞”等特色校本课程;职专则立足实际,倾力培育“畜禽生产技术”特色优势专业——依托配套养殖中心、雄厚师资、完备实训和成熟积淀,为当地畜牧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
变“输血”为“造血”,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本土人才培养帮带计划,通过导师引领、赴京跟岗等途径,精准培养60名重点学科青年教师。两校教师与帮扶团队结成帮扶对子,“师傅”带教、专业结对、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贯穿始终,确保实效。三年来,63名教师赴帮扶校跟岗学习;二中在密云二中开设“京蒙帮扶宏志班”,累计选派18名学生研学;职专组织165名幼儿保育、汽修、中餐烹饪专业学生赴密云职校交流。硬件同步改善,获赠200万元教学设备,建成“未来工匠”图书馆及2个信息技术教室。通过帮扶教师和本土人才的共同培养,学生升学、就业的渠道不断打开,自我持续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实现。
医疗普惠为百姓提供坚实“医”靠
步入库伦旗总医院,各门诊秩序井然。吸引患者络绎不绝前来的,不仅是先进的医疗设备,更是“组团式”帮扶专家的精湛医术。
帮扶医生对乡镇卫生院上传图像进行线上诊断(库伦旗总医院供图)
深化医共体改革,织牢健康防护网。在受援的旗人民医院基础上,整合3家直属医院、15家卫生院及192所卫生室资源,成立库伦旗总医院,由帮扶团队队长任党委书记,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重塑管理体系。出台《紧密型医共体改革2023—2025年行动方案》及配套措施,修订完善制度1056项,力促诊疗能力、管理水平、人才队伍、综合保障“四个显著提升”。依托信息化建设,打造覆盖8个苏木乡镇、177个嘎查村的全周期健康管理平台,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全域共享。
创新“常驻+巡回+远程”服务模式,延伸服务触角。由通辽市医院牵头,帮扶团队累计接诊门诊患者超2万人次,填补技术空白67项,开展疑难手术925台。三、四级手术占比达41.12%,床位使用率最高达60.86%(较帮扶前提升11.36%),患者外转率大幅下降51.26%,医院整体诊疗与管理水平显著跃升。
聚焦重点科室突破技术瓶颈。通过优化布局、强化培训、引进人才、再造流程等综合举措,重点升级急救中心、心内科等科室,并新建神经外科与重症医学科。至2024年6月,“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与新生儿”五大救治中心全面建成,实现冠脉介入、脑外手术等核心技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本地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过去看病往外跑,如今专家就在家门口”,患者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医疗服务质效的切实提升。
科技兴农开辟增收“新赛道”
“让实验室成果变成乡亲口袋里的真金白银!”库伦旗科技特派团团长王振国的誓言,正是团队的行动指南。2022年,他率全国19名专家深入库伦旗,精准问需、靶向施策。
科技特派团到村指导冬黑麦复种技术(库伦科技特派团供图)
直面养殖业饲草季节性短缺难题,科技特派团潜心攻关,集成创新“冬黑麦+”种植模式。这一模式不仅保障了饲草供应,有效遏制冬季土壤风蚀,更兼具显著经济与生态效益。它推动当地耕作制度由“一年一熟”革新为“一年两收”“两年三熟”,促进了“粮—经—饲”三元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农牧业转型开辟新路。
三年来,科技特派团足迹遍及库伦旗8个苏木乡镇、186个行政村,形成“科研+示范+推广”闭环模式,建设试验示范基地53个,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万余亩,辐射带动应用12万亩。对接12个产业、31家新型经营主体,指导应用新品种183个、新技术13套,实地服务指导畜禽养殖4.82万头/只、家禽0.5万羽,助力富硒米、面、茶等农产品销售1.5万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科技动能。
聚焦人才根本,构建“专家—技术骨干—示范户—农户”阶梯式帮带链,重点培育本土农技员、企业骨干和合作社带头人。共培养基层专业技术人员56人,开展技术指导1125次,培训农技人员及农牧民3870人次,打造了一支扎根乡村的科技服务队。立足库伦荞麦、肉牛特色产业需求,科技特派团充分发挥平台优势,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区内外高校院所,共建“荞麦科技小院”、肉牛良种繁育“博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深化科技服务与产业融合,有力助推单产提升与品质飞跃。
库伦旗,这座北疆“荞乡”,正乘着“组团式”帮扶的浩荡东风,在教育提质、医疗普惠、产业兴旺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前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充盈,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振兴画卷,正在科尔沁草原深处壮丽铺展。
逄义双 朱蕊
责任编辑:向宇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