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通辽市“石榴籽”调解室:“五籽同心”促和谐

2025-05-20 来源:通达融媒

千房同膜,千子如一。通辽,是我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蒙、汉、满、回、朝鲜 、达翰尔等32个民族的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

近年来,通辽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创新调解模式,创建了“石榴籽调解室”,形成了“五籽同心”调解模式,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使纠纷逐渐减少、民风逐步向好,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逐年提升。

石榴“双语籽”同心解纠纷

“我是蒙古族,不会说汉语,石榴籽调解室特别人性化,有了蒙汉双语调解员的调解,让我能说清听得懂,也相信调解的公平公正。”库伦旗先进苏木通什嘎查的居民李某因纠纷圆满解决非常高兴。先进苏木辖有16个嘎查村,总人口1.2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80%,“蒙汉”双语石榴籽调解室的设立,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语言沟通上的障碍。

\"微信图片_20240810100425.jpg\"/

扎鲁特旗格日朝鲁司法所工作人员走进牧户宣传人民调解相关法律法规

张清朝说:“在工作中常遇到一些邻里纠纷是科学难以印证、法庭难以认证的,但却是民众忌讳和愤慨的,单独依靠释法明理往往效果不佳,这时按照风俗习惯调解双方才能满意。”石榴籽调解室不断完善纠纷化解机制,充分考虑风俗习惯、语言差异、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在坚持依法化解的同时,充分发掘地域特色解纷资源,借助少数民族调解力量,融合少数民族习惯,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这是“石榴籽”调解的又一大亮点,也是创新所在。  

石榴“便民籽”同步促服务

近日,科左中旗腰林毛都镇一汉族居住人口较多的嘎查与另一蒙古族居住人口占90%的嘎查发生土地边界纠纷,为了修复邻里之情,腰林毛都镇石榴籽调解室组成工作专班,顶着炎炎烈日赶到两村边界,整整调解了5个小时,调解员们对双方当事人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将两村边界纠纷圆满解决。这样的“上门调解”是石榴籽调解室工作的常态。截至目前,该镇95%的矛盾纠纷被石榴籽调解室成功调解。

\"微信图片_20240810100406.jpg\"/

扎鲁特旗格日朝鲁“石榴籽”调解工作小组在敖特尔路上进行关于草牧场有关法律规定宣传

通辽市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婚姻家庭、遗产继承、邻里关系等问题,组织“石榴籽”调解员定期深入街道社区、走村入户举办线上和线下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引导辖区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同时,石榴籽调解室坚持“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通过调前讲法、调中明法、调后析法,增强了当事人和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拉近少数民族群众心理距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

“石榴籽”调解室自成立以来,作为民族地区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截至目前,通辽市共建“石榴籽调解室”117个,已调解案件6500余件,调解成功率99.5%。  

记者 郭晓玲

  责任编辑:王星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