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来源:奈曼旗融媒体中心
北方的四月,树林仍被云雾和湿冷的空气笼罩着,一阵风吹过,神清气爽。
清晨6点半,奈曼旗新镇呼钦苏默村的国有林场护林员单永林已经踏上了巡山护林之路。
“我们村的管护区域约2000亩,共分为两组,东片和西片。每天巡护一次到三次,一次最长是巡视11公里。”53岁的单永林是呼钦苏默村唯一一个护林员,也是一名“林二代”。
子承父业,是因为心里的那颗“种子”发了芽。
单永林的父亲单国云也是一名护林员,1990年上任,管护新镇的三家子林场和呼钦苏默村的山林近27年。那时,幼小的单永林有时也会跟随父亲一同巡林。一次,父亲和其他护林员一同将偷树人绳之以法的场面让他印象深刻,这也在他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爱绿护绿的“种子”。
2017年,单永林的父亲退休,两年后,单永林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正式成为了呼钦苏默村的“林二代”。
单永林的护林工作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迹,他只是学着父亲当初的模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严寒酷暑,从不间断,用心守护林区的每一棵树木,仅用5年的时间,管护区内树木品类、林地面积、林龄分布情况等他都了如指掌。
树林里鸟鸣声婉转动听,与单永林儿时相比,呼钦苏默村的这片山林早已发生了变化,绿树丛生,长势繁茂。“长期在山林里走动,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十分熟悉。”单永林说:“小时候看到的树木只有10多米高,现在长到了有30多米,就好像看见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而且这里树种得多了,雨水也比以前强了,环境好了,鸟儿多了。”
单永林说,不仅是树木长高了、树叶茂盛了,山林的巡护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时候,父亲只能靠着徒步或者骑驴,现在,我可以骑着电动三轮车巡视,比以前快多了,巡护的次数也多了。巡护林地的手段也变得高科技了,我们可以通过生态护林员APP看到整个山区的地形地图,也可以看到护林员的巡林位置、里程、路线等,大大提高了巡林效率。”
除了日常巡护,单永林还承担着宣传森林草原防火知识、清除林下可燃物的职责。每年到了春秋季或者安全隐患高发期,单永林都会挨家挨户地发放各种的宣传单,向大家宣传保护森林草原的相关知识。
“向老百姓宣传禁止乱砍滥伐、随意放牧,也会告知大家时刻关注火灾隐患等。”自单永林担任护林员以来,呼钦苏默村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也没有发生过乱砍滥伐、乱放牧情况。
一颗颗树木郁郁葱葱,阳光洒下,地上映出了斑驳的影子,舞姿婆娑。单永林站在山林间,指着远处层层叠叠苍翠的树木说:“这片是大叶杨、小叶杨树,那片是杏树,最那边还有新栽的鸡心果树,过几天天气变暖树叶就更绿了,杏花也开了,可漂亮了。”
尽管每天的巡林简单枯燥,但单永林却觉得很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看着这片树林越来越美,干劲十足。”在单永林眼里,护林工作不仅是在积极响应国家和党的号召,也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一方绿色。
如今,父亲单国云已经83岁,身体十分硬朗,有时也会到林地转转,帮单永林巡山。“坐不住,一大早上就帮着我巡视一圈。”单永林说。
单永林和父亲两代人一同见证这片土地上森林覆盖率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从两条腿到一辆小电动车的巡护,从脑袋硬记熟背到智能软件监测,这不仅是时代和技术的变迁,也是两代人之间的绿色接力。
责任编辑:金路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