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库伦旗:旧带换新绘绿图 奏响生态最强音

2025-05-01 来源:库伦旗融媒体中心

在传统印象里,废旧滴灌带不过是田间地头的累赘,既影响耕种,又污染环境。但在通辽市库伦旗,它们却经历了一场神奇的“变身”,从无人问津的农田废弃物,摇身成为了“香饽饽”,奏响了一曲绿色发展的动人乐章。

走进六家子镇三家子村,村民郝学刚正忙着清理地里的废旧滴灌带。他每年种植180亩玉米,需要120捆滴灌带。以前,用过的滴灌带随意丢弃,影响耕种还污染环境。这几年,郝学刚每年春播前都会主动清理,还能卖3000多元,既节省种植成本,又避免农田污染。现在,春播前他都会主动清理,这些废旧滴灌带能卖3000多元,不仅节省种植成本,还为守护农田生态出了一份力。郝学刚笑着说:“旧的滴灌带也能卖钱,放在地里碍事还污染,种地时还影响下籽,新的滴灌带也没办法铺设。而且用旧的换新的,还能少掏点钱呢!”

村民们忙着回收废旧滴灌带,减少环境污染。(摄影:梅英)

妥善回收废旧滴灌带,既减少环境污染,又经科学再利用实现资源高效循环,让农户切实受益。六家子镇三家子村党支部书记冯秀春介绍,村里有8000多亩高标准农田,每年要用3000多捆滴灌带,价值30多万元。但这些废旧滴灌带回收后能卖十七八万元,村民可以选择直接卖掉,也能以旧换新。算下来,一亩旧滴灌带能卖20元,而购买新的需要40元,实实在在减轻了村民的负担。

这些废旧滴灌带究竟去了哪里?原来,它们来到了库伦旗盛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在这里,它们开启了“重生”之旅。经过回收处理与再生工艺,废旧滴灌带褪去了农田废弃物的“旧衣”,变成了再生新资源。在生产车间里,由废旧滴灌带制成的塑料颗粒,经过塑形、拉伸等一道道工序,又变成了全新的滴灌带,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产出,每日产量超过300捆。该公司生产车间主任李期林表示:“我们每年回收旧的滴管带4000多吨,先把旧滴灌带加工成小碎片,再粉成颗粒,最后制成管带,年生产量六七万捆。这种回收再利用的方式,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设备生产滴灌带。(摄影:梅英)

近年来,库伦旗紧紧围绕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上持续发力,从滴灌带、农膜,到粪污、秸秆,通过创新多元利用模式,推进废弃滴灌带回收、畜禽粪污与秸秆综合利用,成功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齐头并进,一幅生态农业的崭新图景正在库伦旗徐徐展开。

废旧滴灌带的“逆袭”,只是库伦旗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未来,库伦旗还将继续探索更多绿色发展路径,让这片土地天更蓝、水更清、田更绿!

  责任编辑:谢雨廷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