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路畅民富产业兴

2025-04-29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内蒙古开鲁县近年来把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通产业发展交通瓶颈,推动农村公路变成致富路、振兴路。

春风抽出柳芽、吹开桃花,开鲁县农牧民也忙碌起来,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新一年的增收梦。在开鲁镇飞机场村设施农业小区里,一座座春棚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村民张洪亮正在棚里为香瓜秧吊蔓,他喜滋滋地说,春棚一年种植两到三茬,亩均年收益3.5万元左右,去年7个棚实现纯收入15万元以上。而这全都得益于开鲁县“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完善。

飞机场村距离县城3公里,村里充分发挥城郊村地缘优势,紧紧围绕城市“菜篮子”做文章,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家家户户在自家庭院里建暖棚、种蔬菜。

“过去都是土路,一下雨全是泥,赶着驴车去县城卖菜得走40多分钟,有时去晚了客商没了,菜就卖不出去了。”张洪亮感慨地说,随着通村路向砂石路、柏油路的不断升级,村里的设施农业也实现了从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到小区集中化经营的华丽转身。

“柏油路修好后,路好走了,骑着电动车到县城送菜也就十多分钟,菜好卖了,菜价高了,现在大家种植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张洪亮介绍。现在,飞机场村共建有春棚538座、暖棚77座,设施农业覆盖全村七成以上常住户,户均增收2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近40万元。

路路通,业业兴。依托“四好农村路”发展壮大起来的,不只是飞机场村的设施农业,还有东风镇永生村的红干椒产业。

记者在永生村见到辣椒种植户张振桥时,54岁的他正和妻子在育苗棚里除草,为即将迎来的大田移栽做准备。张振桥的家在C075公路边,这条连接着G303的公路全长10.1公里,它见证了张振桥的奋斗历程,也成就了张振桥乃至全村人发家致富的“红色”梦想。

“刚种辣椒那几年,这条路是土路,坑坑洼洼特别难走,卖辣椒的时候客商的大车进不来,只能自己开着三轮车往市场转运。路窄坑多,担心掉袋、翻车,也不敢装满。”张振桥清晰记得,刚开始的时候,他种了50亩地红辣椒,跑了一个月才卖完。“第二年我不再自己送货,找了20多个人、10多辆车帮工,增加了不少种地成本。”

受路况所限,即便红干椒售价高出心理预期,张振桥也不敢轻易尝试扩大种植规模。

2009年,困扰了张振桥和沿线村民多年的土路变身为砂石路;2013年,C075公路升级改造,改建为宽4.5米的水泥路;2023年,C075公路升级为柏油路。

公路通,销路宽;公路畅,产业旺。随着C075公路的修建完善,张振桥扩大了种植规模。“连着几年都种了90多亩地红辣椒,年可收入40万元,客商在我们一家就能装满一板车,也就是30吨货。”张振桥笑着说。

凭借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开鲁县设施农业、红辣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设施农业已发展到1.3万余亩,亩均纯效益3万元以上,示范带动农户2万余户,户均增收8000元左右。辣椒年种植60万亩,产量30亿斤,“开鲁红干椒”区域公用品牌市场价值达20亿元,辣椒及辣椒系列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到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等。

“截至2024年年末,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379.8公里,其中县道6条、乡道28条、村道427条,12个镇场全部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所有行政村及自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开鲁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金靖坤介绍,全县已形成G303线、S304线贯穿东西,S208线贯穿南北的国省干线路网,6条县道成三横三纵结构,455条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内畅外快的交通网络体系使开鲁县域内“半小时交通圈”成为现实。

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胡建华 杨景欣

  责任编辑:向宇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