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来源:通达融媒
在科尔沁沙地这片曾经风沙肆虐的土地上,通辽市正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上演着“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自1978年起,全市依托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350万亩,让昔日黄沙漫天的荒原,重披草原绿装。如今,这里不仅是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更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标杆样本。
2024年3月,通辽市7个旗(县、区)同时擂响战鼓,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创新模式整合资金,掀起沙地治理热潮。
农牧民在科尔沁沙地上栽种树苗
战沙现场,机械与人力协同作战:铲车、钩机平整土地,无人机精准播撒草籽,扦插机器人高效埋植沙障;农牧民、干部职工化身“绿色先锋”,扎草方格、植新苗,勾勒出一幅震撼人心的生态建设图景。
在这场生态攻坚战中,通辽市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单。
——完成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林草建设410.08万亩、可治理沙化土地林草植被建设86万亩、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治沙16.4万亩;
——618.34万株新绿在科尔沁沙地上扎根,新建的4处义务植树基地,成为市民亲近自然、参与生态修复的新阵地;
——完成乡村绿化美化示范县2个、示范村48个,村屯绿化面积1054.66亩,公路绿化7.6公里;
——建立以培育优质沙生灌木树种为主的自治区保障性苗圃5处,完成杨树、樟子松等苗木培育8074万株、覆盖面积6323亩;
……
科尔沁沙地治理效果显著
回顾2024年,科尔沁沙地治理成效斐然。截至年末,通辽市近3000万亩严重沙化土地完成综合治理,森林面积跃升至172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8.9%稳步攀升至如今的19.49%,草原面积达2637.82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高达64.86%。
通辽市深知,治沙不仅要“添绿”,更要“护绿”“生金”。2024年,全市严查破坏林草资源行为,查处违规放牧案件2466起,违规放牧率从2023年的17.62%骤降至4.66%;三级林长体系全面发力,3127名林长开展巡查200余次,织密生态管护网络。
与此同时,通辽市探索“生态+产业”融合路径,让沙地变身“绿色银行”。“塞外红苹果”从沙窝窝走向国际市场,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展至6万亩,栽培面积超过38万亩,果品产量达10.7万吨,并制定2项自治区地方标准;“林果+”模式延伸产业链,30余万亩林间中蒙药材基地、3.84万亩草种繁育基地蓬勃发展,2024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59.92亿元,同比增长11.58%,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2025年,通辽市乘胜追击,《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实施意见》《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工作方案》相继出台,生态治理任务纳入政府考核“硬指标”。
春风携希望而至,通辽市各项目旗县自南向北全线开工,中幼林抚育、工程固沙、人工造林等任务有序推进。这座北疆城市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向着11月全面完工的目标冲刺,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注入磅礴力量,让科尔沁沙地的绿色传奇,在新时代续写新篇。
记者 杜强 图片 张启民
责任编辑:向宇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