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来源:通辽日报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我市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创新之姿绘就节水增效的崭新图景。2024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空前,实施项目313.7万亩,总投资达77.27亿元。其中,春季增发国债项目147.44万亩,秋季超长期国债项目166.26万亩,实施面积位居全区之首。
建设过程中,我市勇于突破传统,大胆引入国企力量,探索出一条别具一格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径。采用10万亩以上“大标段”集中招标、建设、管理的模式,累计实施面积达48.8万亩,在实践中形成了四种极具创新性和代表性的国企参建模式,为工程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国企+社会化服务”模式:全链融合提效率。我市组织土投集团与科左中旗本地国企联合,组建联合体承接21.58万亩建设任务。双方整合当地社会化服务主体资源,为项目区提供耕、种、防、收全程托管服务。这种全流程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实现了建设、管理、运营的深度融合,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范例。
“国企+产业”模式:产业延伸促发展。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延伸产业链,土投集团联合上海华维、深圳中科隆族等公司,累计投入1.7亿元,在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建设智慧灌溉成套设备、设施农业装备等生产企业。产业落地不仅满足了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物资需求,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
“国企+建后管护”模式:长效管护保效益。由中铁十一局与科左后旗本地国企合作,承建12.91万亩项目,从施工利润中提取管护费,保障了项目区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有效解决了农田基础设施后续维护的资金难题,确保高标准农田长期发挥效益。
“国企+科研”模式:产学研用促创新。在科左中旗2万亩盐碱地治理项目中,中建五局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的产学研攻关。通过整合科研与企业实践,探索出科学有效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实现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通过大标段招标,成功引入18家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参与施工。建设团队克服冬季恶劣天气影响,跨区域调度设备,打破冬季施工障碍。目前,147.44万亩增发国债项目已全面完工,166万亩超长期国债项目工程量折算进度达48%,4个旗县进度过半,春播前可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此外,我市正在申报的256万亩项目中,高效节水工程面积242万亩,全部建成后,全市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超1200万亩,水资源利用效率将大幅提升。
通讯员 张赫勋 记者 张琪
责任编辑:谢雨廷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