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市人大常委会:用好人大代表“家站”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2025-04-07 来源:通辽日报

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依托人大代表“家站”这一履职平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代表常态化履职中,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代强音。

坚持党的领导,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力量。全市425家人大代表之家(站)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代表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旗帜鲜明地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体现到每次代表活动上、每次集中学习中、每次宣讲和每次联系群众里面,使人大代表之家(站)成为坚持党的领导,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政治阵地。全市家(站)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纳入常态化学习内容,组织代表经常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学习研讨,做到常学常新。各级人大代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等进行学习研讨,围绕家(站)建设、代表履职作用发挥等开展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宣传活动,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热情。

深入宣讲,常态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各地家(站)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加强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在五级人大代表中选择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851人,成立208支人大代表宣讲团,宣传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典型事迹,开展民族政策宣讲答疑、助力基层综合治理等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宣讲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为群众讲清楚党的民族政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生产、生活、工作各方面,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融合,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进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同。目前,通过代表之家活动、代表讲堂、专题报告会、短视频、与基层群众结对子、拉家常等多种形式,已开展宣讲2436场次,受众选民和代表23万余人次。营造浓厚氛围,以家(站)为阵地助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家(站)为阵地依托,不断在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浓厚氛围方面下功夫。结合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等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着力激发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真组织开展政策宣传解读、群众思想引导,在工作交流中拉近与各民族群众的距离。依托家(站)为选民、群众提供信息、援助、服务、宣传、活动、协作等服务,在乡村振兴、务工就业、儿童入学、法律援助、特困救助、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努力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积极联系选民,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抓手汇聚家(站)促进社会和谐的向心力。各级人大代表进家(站)常态化坐班,代表亮身份、亮承诺、亮履职,通过“码上办”等服务载体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各族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2024年以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主动进家(站)接待、联系选民11350人次,收集社情民意,帮助排忧解困,为百姓办好事、实事3156件,收集汇总了948件次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实事意见建议,并及时向县乡两级人大反馈,经县乡两级人大研究后将重点事项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让各民族群众共享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成果。

开展代表活动,强化为民服务,增进民族团结之情。以家(站)为阵地向全市代表发出倡议书,号召各级人大代表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充分发挥家(站)阵地在组织代表活动、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2024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依托家(站),开展调研视察324次,召开座谈会207次,持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代表座谈会、专题调研、集中视察、执法检查、代表小组活动、接待选民、信访代办、进社区报到等活动。科左中旗敖包苏木依托通辽市“沃德勒”民族服装有限公司蒙古族手工艺非遗工坊组建的人大代表之家(代表活动小组),通过体验式活动让代表身临其境感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拓宽各族群众增收渠道的同时,进一步增进感情、拉近距离。

都欣欣

  责任编辑:谢雨廷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