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
克什克腾草原的风电机组昼夜旋转,引绰济辽隧洞的盾构机轰鸣向前,中环产业园的光伏硅棒如银河倾泻……2025年一季度,内蒙古一个个重点项目“火力全开”,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澎湃强劲,北疆大地澎湃着“开门红”的奋进强音。
绿能跃升 擎动北疆引擎
我国陆上最大“风车”到底有多大?3月26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兴龙20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投运,这是我国目前实现运营的最大单机陆上风电机组。
这批风机叶片长度达107米,相当于36层楼的高度。扫风面积3.8万平方米,约等于5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项目每年可输出5.6亿度绿电,满足67万人一年的用电量。还可为周边32万平方米地区供暖,每年可节约标煤超过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6万吨,有效助力当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超级大风车”是内蒙古向“新”而行的一个缩影。内蒙古六类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实施细则执行以来,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新能源开发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截至今年3月末,全区累计并网市场化新能源项目68个、总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预计每年可生产绿电231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70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043万吨。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在新能源产业大干快上的同时,内蒙古积极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坚持本地消纳与电力外送协同、保障性与市场化并重,努力为全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树立标杆。
3月23日,随着锡林郭勒盟至泰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电网今年外送电量超过110亿度,内蒙古通过特高压直流电网累计外送电量突破6000亿度。近年来,内蒙古通过特高压电网全面开展电力外送,外送电量实现连续7年增长,仅2024年一年外送电量就达1706亿度。
2025年,内蒙古统筹优化新能源规划布局,加快推动“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全面推进蒙西至京津冀、库布其至上海、腾格里至江西、乌兰布和至京津冀鲁等多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碧水脉动 统筹生态发展
引绰济辽工程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内蒙古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3月21日,内蒙古水投集团引绰济辽公司工程指挥部启动“6.30”通水百日攻坚劳动竞赛,推动工程建设提速增效。
引绰济辽工程总投资252.16亿元,将位于兴安盟扎赉特旗境内的绰尔河水引向近400公里外的西辽河流域。建成后每年将向工程沿线调水4.54亿立方米,惠及沿线8个旗县市区的300多万群众。截至目前,文得根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并实现并网发电,输水工程隧洞段隧洞开挖全部贯通,整体工程进度达到97%以上。
3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重大项目推介会举办。现场共推介防洪提升、供水保障、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灌区工程、水库清淤工程等5大类水利重大项目81个,投资概算总额794.82亿元;现场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557.67亿元。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内蒙古水利厅对35项水利政务服务事项优化办理流程,平均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5项水行政许可应用电子证照,7项关联电子证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免证办”,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据悉,内蒙古拟投资近2000亿元推动重大水利项目。其中,2025年计划落实水利投资180亿元以上,“十五五”期间,谋划储备重大项目不低于500个,总投资不低于1800亿元,年度建设投资年均增长8%左右。
制造聚变 锻造产业高地
在内蒙古天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年产35万吨玻璃纤维基材微粉项目生产线忙碌运转中。一块块如鸡蛋般大小的原料被提升机送入磨坊,经过磨辊挤压、煅烧等工序,成为玻纤、陶瓷、耐火材料等产品的关键原材料。“这是我们年产35万吨玻璃纤维基材微粉项目。这条生产线利用煤矸石自身的热值,简化了煅烧过程,与传统工艺相比,综合能耗降低了约20%。”该公司生产部部长李广何说。
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照亮大地,满载着颗粒硅成品的大型运输车开始穿梭,高耸的精馏塔勾勒出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动线。作为内蒙古最大的光伏产业园区,呼和浩特市中环产业园现已成功培育并引进了17家半导体和光伏行业的知名企业,形成了每年颗粒硅10万吨、光伏晶体105GW、光伏晶片30GW、半导体多晶硅1万吨、半导体晶体2500吨的产能,就业人数超1.4万人。
在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各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焊接件和风力发电机铸件生产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该基地围绕“高端铸造、精密锻造、精工焊接、高精钣金、成套电器、液压总成”六大板块,累计投资超过100亿元,完成产值43.5亿元。计划实施的26个子项目中已开工25个,钢结构、起重机、风叶、塔筒、风电主机、主机机舱罩等产品先后下线。
这些跃动的场景,正是内蒙古以先进制造撬动产业变革的缩影:新材料突破资源依赖,光伏产业贯通“零碳闭环”,高端装备打破技术壁垒。当蒙东风电基地的塔筒矗立成草原新地标,当稀土基催化材料让柴油车尾气“近零排放”,内蒙古正以“制造之力”重塑经济版图,为高质量发展书写“硬核”注脚。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内蒙古各地交出亮眼答卷:包头市重大项目开复工487个,新建项目手续全部办结338个;通辽市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41.2%,工业领域投资增长69%、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增长54.8%;呼伦贝尔市重点项目已开复工223个,较上年增长82.8%,完成投资35.9亿元,较上年增长131.4%......
春潮奔涌处,扬帆正当时。内蒙古正以“紧抓快干”的奋进姿态,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利长远,因地制宜谋发展,把一季度“开门红”的冲锋号,化作“季季红”“全年红”的铿锵足音,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力书写祖国北疆篇章。
责任编辑:秦忠君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