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来源:通达融媒
开栏语:
为集中展现全市上下继续推进“五大任务”、接续实施“六个工程”、组织开展“六个行动”,以满格状态启新程、开新局的奋进场景和昂扬风貌,通辽市融媒体中心开设“干字当头·不负春光”专栏,组织记者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聚焦产业升级、民生温度、生态人文三大主题,以“现场感+故事化”的新闻产品,激励干部群众聚焦“全方位突破困局、高质量跨越追赶”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拼经济、干字当头抓发展,交好春天的答卷,确保年底有“好收成”。
春潮涌动处,创新激荡时。
行走在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机械臂划出产业跃升的优美弧线、数字化大屏跳动着转型升级的强劲脉搏。一项项创新成果脱颖而出、一家家数字化工厂开足马力、一个个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加速推进……开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创新主体、平台载体、智力资源、政产学研合作等全面发力,大力发展创新经济,科技创新活力不断迸发,高质量发展底色愈加鲜亮。
走进蒙牛通辽工厂的数字化生产车间,11条常温生产线全自动设备高速运转,从原奶的预处理到灌装、包装等环节,近百道工序一气呵成,井然有序,处处可见科技赋能的精妙笔触。蒙牛通辽工厂从生产环节入手,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数智化管理系统,率先实现了自动化和流水线作业,最大限度提升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的高度稳定,蒙牛通辽工厂实现了全流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每包牛奶的包装都有一个二级追溯码,那是属于牛奶的‘身份证’,通过一键追溯体系,简单高效地识别牛奶的身份信息。同时我们也能了解到产品的销售情况,然后再通过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回馈到我们的生产计划,指导我们生产运营,进一步提质增效。”蒙牛通辽工厂质量管理处高级主管张庆峰介绍说,“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对学生奶的外观包装、原料配比、智能检测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将学生奶调制乳原有生牛乳配比由80%提升至90%,使钙与蛋白质的含量更高,让技术转化为民生温度,产品从本月开始正式生产。”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发区把创新落到企业上、落到产业上、落到发展上,鼓励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项目、人才、成果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截至目前,开发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1家,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7家。
在新材料产业园,一排排先进的长晶炉设备整齐排列、高效运转,红宝石晶体正在2050℃的长晶炉内快速“生长”。通辽宝多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0吨红蓝宝石及18吨功能晶体项目一期项目已点火调试,计划4月份正式投产运行,生产的150吨合成刚玉及尖晶石,年产值将达到7200万元。而这个项目从落地到投产仅用了半年时间。“目前所有的炉子已经进入准备状态,有20余台炉子已经全部点火运行。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又引进了新的技术工艺和数字化改造,争取在生产成本和效率上有较大提升,为全年降本增效奠定良好基础。”企业生产负责人葛建国说。
依托中心城区区位优势,开发区从创新主体提质扩量、平台载体提档升级、科技“突围”扎实落地、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等方面综合施策,为企业科技创新、科技研发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服务。努力营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企业更满意”的政策环境、“保障更充分”的要素环境、“市场更活跃”的产业环境和“经营更安心”的政商环境,以奋进姿态推动营商环境实现新提升。
从“数字乳业”新范式到“硬核科技”新提升,开发区正在以“数”为楫、以“智”为帆,在产业变革的深水区闯关夺隘。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在这片热土上,产业升级的澎湃春潮,正激荡出向“数”向“强”的时代强音。
记者 何艾琳 部分图片 开发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向宇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