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央媒聚焦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巴彦农牧场分公司 实验育良种 选出“生力军”

2025-03-29 来源:奔腾融媒

3月29日,《农民日报》刊发《呼伦贝尔农垦巴彦农牧场分公司 实验育良种 选出“生力军”》,报道呼伦贝尔农垦巴彦农牧场分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加大在农业科研方面的投入。农业科技园区实验室作为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多项重要的科研任务,在种子培育、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多个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与实践,为农业生产挑选出最具潜力的“生力军”。

报道全文如下:

《农民日报》(2025年03月29日 第07版)

呼伦贝尔农垦巴彦农牧场分公司

实验育良种 选出“生力军”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农垦巴彦农牧场分公司农业科技园区实验室,工作人员戴着口罩和手套,小心翼翼地为种子喷水保湿,仔细记录着各项数据。试验台上摆满了排列整齐的培养皿,一颗颗饱满的种子被均匀放置在湿润的滤纸上,仿佛等待一场盛大的“新生”。

近日,巴彦农牧场分公司紧锣密布地开展种子发芽率实验,涵盖了玉米、大豆、小麦等多种农作物种子。工作人员严格依照国家标准,从待播种子中随机抽取样品后放置在培养皿中。湿润的滤纸或纱布是种子发芽的“温床”,利用分样器对种子进行精准分样,确保试验样本的均匀性与代表性,并对培养盒内的种床——沙子进行细致的消毒杀菌处理。通过置床仪精心置床,每个样本放置100粒种子,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此后,工作人员还将进行二次覆盖,再用千分之一多菌灵溶液进行浇灌,有效预防种子在发育过程中遭受病菌侵害。处理完毕的种子被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开始发育。整个试验期间,工作人员每天定期查看,详细记录种子的发芽数量、生长状态等数据,为分析种子质量提供第一手资料。

园区农业技术负责人孔祥军说:“我们还借助显微镜对土壤成分、菌群等进行监测。通过对土壤中各种矿物质、有机物含量以及有益菌、有害菌数量和种类的分析,研究人员能够深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与健康程度,从而为优化种植方案、改良土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种子在未来的实际种植过程中能够获得最佳的生长条件。”

种子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出苗率、整齐度以及最终产量。通过本次发芽试验,农业科技园区实验室准确掌握了各类生产种子的发芽率情况,筛选出了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优质种子,为农业生产挑选出了最具潜力的“生力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出苗质量,保障田间苗齐、苗壮,还能为合理规划种植密度、确定播种量提供科学指导,避免因种子质量问题导致的农业减产,为巴彦农牧场分公司2025年的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孔祥军表示。

近年来,巴彦农牧场分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加大在农业科研方面的投入。农业科技园区实验室作为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多项重要的科研任务,在种子培育、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多个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与实践。此次种子发芽试验的成功完成,展示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强大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孟根珠拉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