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农人春来忙 沃野谱新章

2025-03-14 来源:通辽日报

“李总,济薯25秧苗啥价?”

“张经理,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想过去看看秧苗。”

……

严寒尚未退去,于凤军就已经开始筹备甘薯秧苗购买事宜。早谋划、早开工,这是于凤军的生活节奏,也是奈曼旗青龙山镇人勤春早的真实写照。

“夏耘秋获劳双季,冬憩春闲享半载。”这是过去对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可闲不住啦,都在想法忙起来!”于凤军说,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变化,关键就在于大家尝到了产业升级、多元经营的甜头。

闲不住,源于特色产业撑起的致富底气

“以前种玉米,亩均收益500元左右,后来镇里鼓励我们栽植甘薯,每年还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给培训,现在栽植甘薯亩均收益能达到1500元以上。”于凤军说,除了卖鲜食薯,还可以把甘薯加工成粉条,手工粉条的收益亩均能达到2200元。

从购买秧苗到栽植,再到收获加工和销售,于凤军一年从头忙到尾。“去年我和别人合伙栽植了700亩甘薯,一年算下来纯收入100多万元,今年计划栽植1200亩。”沃野间蓬勃生长的不仅是甘薯藤蔓,更是于凤军的致富希望。如今他又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甘薯种植与管理团队,带着乡亲们在土地里种出“金疙瘩”。

闲不住,源于社会化服务解开的创业枷锁

看着棚舍里刚出生的小牛犊,平房村村民姜华一脸欣喜,“之前一直有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但由于家里的45亩地没人照料,养殖业只能维持‘小打小闹’的局面。土地托管后,我只需每亩缴纳150元的社会化服务费,便轻松当起了‘甩手掌柜’。”

劳动力得到解放后,姜华夫妻俩全身心投入到养殖事业中,经过几年的摸索与精心饲养,如今牛圈里15头牛个个膘肥体壮,毛发油亮。“去年养牛收入了7万多元,土地托管太好了!”姜华难掩心中的喜悦。从“养殖创收”的蓝图到“钱景可观”的现实,他在畜牧产业中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双重跃升。

闲不住,源于“零工驿站”织就的增收网络

春节过后,曙光社区“零工驿站”的志愿者们可是没得闲,统计有就业意向的居民和就业方向,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完成精准派单,在“零工驿站”的带动下,社区居民也忙碌起来。

卢世霞是曙光社区居民,丈夫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她一个人承担起家里的全部生计。“孩子正在读大学,唯一的收入来源只有几亩地。”正在卢世霞一筹莫展之时,“零工驿站”的志愿者找到了她。“有了社区的帮忙联系,我一年打零工的收入就有3万元。”在“零工驿站”的帮助下,卢世霞忙了起来,生活也富足起来。

“‘零工驿站’就像个红娘,把企业的用工荒和群众的找活儿难牵成了‘好姻缘’。”说起“零工驿站”,曙光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士林颇有感触,“去年我们帮助5850人次实现了就业,今年计划帮助更多人实现就业。”

春风掠过巍巍青山,青龙山镇的故事正在北疆沃野上生动铺展。当乡村振兴战略在这片热土扎根生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随着备春耕的节奏徐徐舒展。

宋颖

  责任编辑:向宇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