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4 来源:通达融媒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时代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通辽在这方舞台上尽情放歌。
回望2024年,通辽市持续展现“北疆文化、通辽作为”,文化文艺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这一年,通辽持续深挖本土文化,提高声音“分贝”,刷新形象“颜值”;这一年,通辽用优质的文化供给照亮市民精神家园,让人们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这一年,通辽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以积极的姿态破局开路;这一年,通辽文艺气象更新、硕果累累……
打造鲜明的北疆文化标识
文化名片是城市的品牌和优势,能够为城市赋予独特的文艺气质,也是城市跳动的脉搏。2024年,通辽以丰富的文艺载体打造城市名片,高水平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文化文艺活动,不断刷新城市精神高度。
冬日的科尔沁大地,艳阳洒金。2个月前,北疆之光·通辽回响“中华韵·通辽融”2024文化文艺创想周,在这里激荡起气象万千。数十位区内外文艺“大咖”齐聚,通过学术讲座、演讲互动、现场交流等方式,为通辽广大文艺工作者掬捧出一道道思想盛宴、精神大餐;文学创想、影音创想、舞台艺术创想、文艺创想畅谈……4大主题系列活动,激荡起全市各族人民文化文艺创作“一池春水”,让西辽河畔涌动着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滚滚浪潮。
如果说举办创想周是通辽书写“北疆文化”通辽篇章、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动员令,那第二届西辽河文化节的如期到来,便是这座城市与广大观众的一年之约。期间,文艺展演、文化研讨、文化展示和文体娱乐4大板块15项文体活动轮番上阵,不仅给广大市民带来文化艺术的饕餮盛宴,也让这座通达辽阔之地、近悦远来之城更加流光溢彩,更加充满气质和魅力,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影响力。
舞台之上,通辽坚持高品质文艺精品供给;舞台之下,通辽坚持以文化、艺术之美涵养城市气质。当人们把目光从舞台投向“画面”——2024年,通辽高起点谋划开展了“时代风度——中国美术家作品展”、《经典北疆》书法名家作品展等40余场大型美术、书法、摄影展;邀请“文华奖”获奖作品《骑兵》、淮剧《小镇》来通交流演出5场。这些极具专业影响力、行业引领力的展览展演,不仅给广大观众带来美的视觉盛宴,也展现出通辽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上的见行见效,让城市持续迸发生机与活力。
本土文艺精品讲好通辽故事
如果说高品质的文化活动是通辽文艺发展的骨骼,那么原创作品则是流淌在这座城市中的精神血脉。一部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承载着创作者的情感与思考,在文艺百花园中争相盛放。近年来,通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艺工作,扎实抓好重点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营造了优良的创作环境和氛围。全市宣传文化战线始终把繁荣文艺创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激发文艺精品创作活力,努力推动通辽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通辽文艺工作者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澎湃足音,生动反映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在文艺沃土中深耕,佳作频出、喜讯频传——2024年,围绕重大主题新创文艺作品300余件;《家书》《荞麦花开》等精品剧目获自治区艺术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彩云飘落的地方》荣获“戏剧中国”歌舞剧类最佳剧本殊荣;话剧《赤子长歌》登上学习强国平台;舞蹈《安代》先后在央视一套年度新春非遗盛典和全国舞龙大会精彩亮相;话剧《马走日》在内蒙古艺术剧院上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哲里木版画全国巡展累计达25场……
越来越多“通辽出品”开始崭露头角。年终岁尾,通辽市首部大型现代二人转拉场戏《牵牛花开好日子》在辽河剧院正式开演,获得热烈反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和通辽市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孵化培育项目,该剧不仅在剧情上力求新颖,更在戏曲旋律上大胆创新,尝试在二人转的传统唱腔中巧妙地融入科尔沁地区独特的音乐元素,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地方戏曲艺术一种全新的探索与尝试。
这些作品承载着作者和城市的期盼,标注着通辽文艺创作的高度与深度。
多元文化供给让惠民更有温度
文化力量如静水流深,滋养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通辽市精心设计的“文化节目单”,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从年初“欢欢喜喜过大年”128项系列活动,为市民群众送来新春“文化大礼包”,到“舞动北疆·享悦通辽”2024年通辽市广场舞大赛、“乌兰牧骑演出万村行”、乌兰牧骑下基层“送欢乐、送文明”“戏曲进乡村”等,全年1200余场惠民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国庆前夕,由通辽市委宣传部主办、库伦旗委宣传部承办的“活力北疆 享悦通辽”全市村晚在额勒顺镇白音他拉嘎查成功举办,通过引导广大群众唱身边事、演身边人,道家乡美、赞新生活,打造出赋予传统节日新内涵、反映农民精神新风貌、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的载体,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2024年,通辽市旗两级联动,开展“诗意北疆 享悦通辽”第四届中华诗词大会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系列活动20余场,让北疆文化深入人心、广受欢迎。除此之外,推动《赤子长歌》《红色家书》等新创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深入各旗县市区展演巡演10余场,将文化大餐送到市民群众身边。
在家门口看话剧,去文化馆观看惠民演出,到博物馆触摸历史、赴美术馆欣赏画展……通辽市积极打造文化传播新模式、新场景,让市民和游客体验到城市的温度和美好,持续提升着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化是否繁荣兴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与辐射力。一直以来,通辽市委、市政府在高水平建设文化强市的进程中,通过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扎实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一场场展演活动聚焦时代故事,一系列惠民活动点亮观众目光,一部部舞台精品佳作、一个个原创作品的孵化,为通辽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它们正在影响着通辽人的文化生活方式与习惯,也塑造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成为通辽焕发巨大创造力的源头活水。
诗在远方,路在脚下。新的一年,通辽将继续坚持以文化、艺术之美涵养城市气质,创新推出更多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奋力书写生生不息的文艺诗篇。
通辽市委宣传部供稿 图片 张启民 宋悦 石晓博 徐健 何艾琳
责任编辑:沙仁图雅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