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困局,是这样突破的

2025-02-28 来源:通达融媒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市县乡党委换届三年来,通辽市直面经济运行失速掉档、产业动力接续不足、发展信心普遍受挫的严峻局面,在泥泞中跋涉、从困顿中奋起,有力推动全市经济运行走出历史谷底、回归合理区间。

6.jpg

2024年,量的积累上升为质的飞跃——

玉米单产分别创全国粮食主产区万亩、十万亩、百万亩纪录,粮食总产量194.1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

“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建设蹄疾步稳,全市牛存栏395.5万头,“通辽牛肉”品牌价值达271.6亿元,稳居全国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榜首;

新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超600个,预计完成到位资金390亿元;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36个月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稳居全区第一方阵;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增长5%,低位运行的被动局面得以扭转;

……

2024年,通辽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0亿元、增长5.2%,标志着该市连续两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从排名殿后到全区第一方阵,通辽市为什么能在短短三年内突破困局?

4.jpg

突破困局是这样破题开路的——

“项目为王、招商为要”打通高质量发展“任督二脉”

三年前的通辽,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出现负增长,生产力接续不足、项目建设后继乏力的问题充分暴露。

面对严峻形势,通辽市委、市政府立足本地实际,深刻分析经济形势,找到突破困局的破题之法——及时启动了声势浩大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行动,提出“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理念,引领全市上下积极响应、全力出击,掀起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热潮。

一着棋活,带来了全市发展形势的加快好转,2023年二、三季度全市经济总量增速达到4年来最高水平,实现从“山穷水尽”到“峰回路转”的转变,也为后续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宽了道路。

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基层调研,逐个旗县研究谋划重大项目,与起步晚基础差的地区横向比较,选定并培育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已经形成特色和规模的地区纵向发展,在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通辽在项目建设上有的放矢,力争在短时间内构建起各旗县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全市经济建设动能澎湃的全新格局。

一场场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督导检查现场会、拉练会,让市、县、乡、村四级党员干部同频共振,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紧盯项目前期、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行全流程,完善调度推进机制,逐级压实责任,帮助项目业主破难清障、纾困解忧,推动重点项目尽早落地投产达效,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对内,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硬招”频出。即使是2022年年初以来全国多点暴发的疫情,也没有拖缓通辽招商引资的脚步——4月27日,以“携春风之暖、赴共赢之约”为主题的通辽市全员招商春季网签大会,通过“主会场+投资方视频连线”的网络云端方式举行。开鲁源网荷储一体化、华能风光储氢一体化、锦联低碳铝、经安不锈钢、兴固新材料、梅花生物淀粉糖、玉王生物二期等31个项目通过网络集中签约,签约额共计591.95亿元。

这是通辽在招商引资上的“硬招数”之一。

为使“硬招数”真正过硬,通辽市制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1+6”实施方案,围绕项目引进、园区提升、引联重组分解指标任务,通过现场观摩、通报排名、严肃点评层层传导压力,建立“悬帽招商”、资金奖励、失责问责机制强化激励奖惩,鲜明树立全员招商、全域招商、全季招商工作导向。

2021年9月以来,全市1300多支招商队、5100余名干部发扬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全力克服招商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接企业11500余家,洽谈项目9600多个,用日积月累的绣花功夫,推动招商引资形成势如破竹的新局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龙马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材凯盛集团、海螺集团等企业先后投资通辽。

三年多来,通辽各地各部门不断优化招商举措、积极争取项目突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年度投资规模突破500亿元,基本实现了三年翻一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超千亿,不仅为产业动力接续提供了重要支撑,还为未来经济增长积蓄了强大后劲。

“项目为王、招商为要”打通通辽高质量发展“任督二脉”。

2.jpg

突破困局是这样破局突围的——

“绿色优先、扬长补短”锻造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如果说“项目为王、招商为要”一着活棋为通辽突破困局破题开路,“绿色优先、扬长补短”就是通辽破局突围的“关键一招”。

2023年3月16日,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包括通辽、赤峰2市。这为通辽抢抓国家制造业和加工贸易向中西部、东北地区梯度转移这一轮产业转移的窗口期,发挥区位、资源和新能源就地消纳政策带来的“能源洼地”和“减碳洼地”等优势,补足产业短板,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新能源加快替代和绿能就地消纳,是通辽承接产业转移最具优势的“一张王牌”。通过综合发挥资源、区位、政策配套、电网保障方面的优势,聚焦电价敏感度高、绿电偏好度高、负荷柔性度高、产业耦合度高的企业强化招商,推动实现项目建在通辽、电量用在通辽、红利留在通辽,加快形成绿能与产业协同开发的通辽特色、通辽亮点、通辽优势。三年来,一批绿能替代、源网荷储、园区绿色供电等项目加快建设,新能源装机规模实现翻一番,全市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8.3%。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既需要战略谋划,也需要硬件配套。各旗县市区通过“向上要项目、向外跑融资”,多管齐下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为项目落地创造准入条件,“量体裁衣”推行“定制厂房”服务,让更多企业“拎包入住”、快速投产。2024年,通辽园区基础设施和要素保障项目完成率104%,科尔沁、扎鲁特、奈曼工业园区被列入自治区创建高水平工业园区重点支持园区。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夯实现代化物质基础任务以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把发展经济作为头等大事,集中力量攻克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的关键任务。现代农牧业强市建设实现新突破,千万亩现代节水高产农业示范区和“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加快建设,玉米单产、肉牛存栏、粮肉产量连创新高;再造一个“通辽工业”取得新进展,高端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已见雏形,玉米合成生物产业迭代升级,铝镍硅绿色新材料产业产值接近千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净增90户、达到320户;服务业转型突破迈出新步伐,三年攻坚行动全面铺开,升规上限企业达到353户,创造历史最好水平;中心城区龙头作用实现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创历史新高,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生态保护修复样板建设取得新成效,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全面打响,“山水工程”和欧投行贷款造林项目基本完成,西辽河流域时隔20余年实现生态水量回补。

“绿色优先、扬长补短”锻造通辽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5.jpg

突破困局是这样破浪前行的——

“攻坚创优、创新突围”提升高质量发展“软实力”

开展以案促改修复净化政治生态专项行动,全面调整干部状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以1个总体方案为统领、以10个专项攻坚行动为抓手、以7个机制为保障,出台“1+10+7”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体系;转变“甲方思维”,把企业家当成自家人,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通辽市通过诚信政府建设、政务服务“综合一窗”改革、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提速等措施打造高效优质营商环境,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下、让项目落得快发展好。

“这里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地方,短短1个星期就完成了临时用电、临时道路的铺设,让我们企业顺利进场施工,实现3个月完成主体建设。”内蒙古君业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郑荣敏对通辽市开鲁县为企业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赞许有加。

同样受到企业赞许的还有通辽市创新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考试”。2023年6月1日下午,通辽市“优化营商环境争优年”首场“考试”现场,市直各部门、各旗县市区交上优化营商环境“亮晒比评”活动和“利企政务服务”百日行动“答卷”。

优化营商环境哪个部门做得好?哪个旗县亮点多?各部门、各旗县自己说了不算,市委、市政府说了不算,由专家、市场主体以及各行各业代表组成的第三方评审组说了算!评审组现场打分,专家通报打分及排名情况,并现场点评提出意见建议。

除了得分以外,同样吸引眼球的还有各地各部门的亮点工作——

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闭环管理实施意见》,形成全市重点任务分工负责、清单管理、分级调度、盯办督办、专项督查和专项监督的闭环管理机制;

聘请第三方评估专家,围绕指标优化、问题整改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培训,聘请13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聚焦群众和企业关切领域开展监督员体验活动,及时发现整改了一批问题;

霍林郭勒市在自治区规定的一二类企业出口退税3个工作日办结基础上,开启出口退税极速办理模式,实现出口退税3个小时办结;

奈曼旗在全区率先实现不动产地籍图三维可视化查询服务,更好满足了企业和群众对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查询需求;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全区率先实现跨省市远程异地评标场地随机抽取,破解评标专家“本地圈”“熟面孔”等问题,提高了评标质效;

……

晒亮点、比亮点、评亮点,以“考”促优,各地各部门学有标杆、比有目标,创新有思路、提升有动力。

三年多来,通过接续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争优年、创新年行动,各级干部服务经济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全市营商环境质量评估排名跻身全区第一方阵,“通达辽阔、近悦远来”已成为全市上下开放发展的鲜明标识和创优环境的共同追求。在实干实战的摸爬滚打中,各地区各相关部门陆续成长起了一批懂经济、懂市场、熟悉政策、了解产业的干部,建立起了一批能吃苦、肯钻研、善服务的专业化招商引资团队,成为进一步推动全局形势不断向上向好的重要资源和中坚力量。

“攻坚创优、创新突围”提升通辽高质量发展“软实力”。

3.jpg

“突破困局”的目标已经实现,“跨越追赶”的势头正在形成。全力以赴拼经济、干字当头抓发展,通辽,正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上,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记者 贾雪 摄影 张启民

  责任编辑:金路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