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194.1亿斤!395.5万头!粮仓肉库再展“丰”景——“数字看突破”系列报道之一

2025-01-20 来源:通达融媒

开栏的话:回首2024年,通辽“突破困局”的目标已经实现,“跨越追赶”的势头正在形成。粮食总产194.1亿斤,肉牛存栏395.5万头,“粮仓肉库”实至名归;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400万千瓦,绿能经济转型升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推动经济量质齐升;创新推出200余项国家级、自治区级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亮点;科尔沁沙地治理430万亩,生态美景覆盖广袤……

每一组数据、每一番景象,都是通辽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的生动注脚。在通辽市两会即将召开之际,通辽市融媒体中心推出“数字看突破”系列报道,让我们透过这一个个跃动的数字,共同见证通辽的蓬勃发展,感受草原新城的无限魅力与盎然生机。

194.1亿斤的粮食总产量、395.5万头的肉牛存栏量、25亿元的服务主体营业收入、271.6亿元的“通辽牛肉”品牌价值……为加快现代农牧业强市建设步伐,通辽市突出抓好玉米、肉牛两大主导产业,持续推动千万亩现代节水高产农业示范区、“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建设。

通辽,这片丰饶沃土,农业繁盛,畜牧兴旺,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正是其丰收喜悦与发展活力的生动展现。

千万亩现代节水高产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的“通辽奇迹”

2024年,通辽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将粮食安全放在首位,深耕厚植农业基础,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强“守护者”。

虽是农闲时节,科尔沁区汇民盛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忠臣却依然忙碌。新的一年他要带领一万多农户实行科学化、规模化种植,春节前,他正忙着协调土地流转的事情。

去年年初,汇民盛丰农民专业合作社与40多家合作社联合成立了“通辽市老黄牛农机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交一公司、科尔沁区农牧局农业推广中心通力合作,打造智慧农场和数字化玉米生产基地。以200亩智慧农场为核心,打造了万亩数字化玉米生产基地,创建万亩单产提升示范区,成为玉米生产“耕、种、防、收”的产业链条社会化服务典范,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

2024年,通辽市实施玉米单产提升行动,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模式602万亩,玉米单产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万亩片亩均产量达到1247公斤,科尔沁区十万亩玉米“吨粮田”亩均产量达到1042公斤,全市百万亩核心区亩均产量达到945.3公斤,分别创全国粮食主产区单产纪录。

通辽市将千万亩现代节水高产农业示范区建设与农牧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有机融合,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858万亩,面积全区第一。同时,培育营收超千万的服务主体14个、整合专业合作社1000余家,各类服务主体营业收入达到25亿元。

通辽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努力让“粮田”变“良田”。2024年,争取资金77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313.7万亩,建设总量占全区的1/3以上。

粮稳国基、业兴民安。一系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举措,为通辽市农牧业蓬勃兴盛注入了强劲动力。一幅幅田畴沃野、谷满仓盈的丰收画卷,彰显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也让粮食安全的根基愈发稳固。

2024年,通辽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904.73万亩,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粮食总产达到194.1亿斤,稳居全区首位,比上年增加5.1亿斤,增幅2.7%;粮食单产1018.8斤/亩,比上年增加20.4斤/亩,增幅2.1%,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二十一连丰”。

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肉牛产业的“通辽辉煌”

通辽市扎实推进“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建设,制定出台促进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健全完善留优保母、良种扩繁、标准化养殖、规模化育肥、数字化赋能等“十大服务保障体系”,打响“通辽肉牛好、通辽好牛肉”品牌。

清晨时分,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苏木查干淖尔嘎查牧民毕力格图就来到自家牛棚,开始喂牛。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圈里的牛个个膘肥体壮。

通辽市坚持“小规模、大群体”“养好牛、精养牛”的养殖模式,全市76万农牧户,18万户以上从事肉牛养殖,全市牛存栏达到395万头,年出栏140万头以上,全国每30头牛就有1头来自通辽,肉牛年交易量达到150万头。通辽市融媒体中心张启民 摄

“我从2001年就开始做牛品种改良了。”毕力格图高兴地说,“虽然这两年牛价不太稳定,但我家牛做完改良,牛犊也能卖上八九千元。再加上做奶制品,一年收入还不错。”

毕力格图家现有80多头基础母牛,以往养的都是本地品种,这几年运用黄牛冷配技术,不仅实现了牛品种更新换代,还走上了一条以质量为先、效率为重的养殖发展道路。

在通辽市农村牧区,像毕力格图这样的养牛户有很多。肉牛产业作为通辽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成为贯通一、二、三产业,惠及千家万户,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

通辽市积极应对市场波动,印发了《关于推动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品牌建设、良种扩繁、数字赋能等20条支持措施,整合“粮改饲”、疫病防控、良补冻精推广等项目资金5.35亿元,对符合条件的产业主体进行补贴,有效稳住了肉牛优势产能,护住了产业发展根基。

2024年,通辽市牧业年度牛存栏达395.5万头,年内出栏140万头,屠宰加工8.6万头;拥有7个大型肉牛交易市场,年交易规模达150万头以上,交易额150亿元以上;拥有8家规模化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年屠宰能力达到125万头,年生产牛肉27万吨,肉牛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400亿元。此外,通辽市还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全国牛业发展大会,“通辽牛肉”品牌价值高达271.6亿元,进一步彰显了通辽市在肉牛产业领域的强劲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目前通辽市现有规模化肉牛屠宰加工企业7家,年屠宰能力达到125万头,形成了冷鲜肉生产、调理肉和发酵肉加工、熟食品生产、屠宰副产品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通辽市融媒体中心张启民 摄

2024年,通辽市发展势头强劲,卓越数据尽显奋进新貌;粮食总产量屡创新高,夯实大国粮仓根基;肉牛产业迅猛发展,存栏量与产值连连攀升。粮仓肉库再展“丰”景,生动彰显出高质量发展的斐然佳绩。

记者 张琪 摄影 张启民

  责任编辑:向宇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