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 来源:蒙医蒙药微信公众号
蒙医乌拉灸术,2007年被批准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乌拉灸术是蒙医传统疗术的重要组成内容,属蒙医传统疗术的峻疗范畴。蒙医乌拉灸术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为主的北方地区蒙古族群众聚居的地区,在通辽地区蒙医医疗中广泛应用。
乌拉灸术早在秦汉时代成书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就有文字记载,《四部医典》中亦有蒙古灸的记载,元代针炙学家忽泰必烈的《金兰循经取穴图》记录了灸疗取穴方法,这些历史文献说明蒙古族很早就掌握了火—灸疗治疗疾病,并在和其他民族的交流中不断丰富了其内涵,代代相传至今。随着蒙医药学体系的日臻完善,从乌拉灸原料的选用及乌拉灸炷的制作,乌拉灸术的适应症、乌拉灸施疗穴位的选定、操作方法、禁忌症等都有了系统的规范和要求,并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乌拉灸术具有适应范围广,取材方便、疗效显著,见效快,副作用小,携带方便,经济实用等优点。
蒙医乌拉灸术是用点燃的乌拉灸炷熨灸患者局部的一种传承至今的热疗法。乌拉灸术就是在原始用火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古时人们把火镰、燧石和乌拉绒装在绣有精美图案的专制的火镰袋中随身携带,用于生活、生产中的取火。火镰、燧石和乌拉绒在疾病的治疗上用于乌拉灸术等疗术,为北方高寒地区人们的健康保健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蒙医乌拉灸术操作方法是将乌拉草与砖茶末或碱块相拌,捣成絮状,制成炷状备用。乌拉草具有改善赫依血运行,祛除巴大干赫依邪,燥黄水的功效,而碱块具有去湿热、化食滞,砖茶有助消化、抗衰老的功效,所以乌拉草、碱块或茶砖末制成的用乌拉灸炷熨灸穴位可治疗疥痈、痞块、脉病、巴达干性病、黄水病、赫依性病、尿闭、水肿等疾病。在施灸方法中有隔乌拉草绒垫的灸法,这是 蒙医乌拉灸术特征之一。目前在临床上虽有很多运用灸疗的情况,但大多都使用现成的艾条,而不是用乌拉草与砖茶末或碱块相拌,捣成絮状的乌拉灸炷。乌拉灸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是用灸炷在穴位上直接施灸,间接灸是指隔姜灸、隔蒜灸以及隔乌拉草绒垫灸。乌拉灸术穴位分为固定穴位和非固定穴位两种。乌拉灸术具有防护脉道之要隘,使病邪不致流窜于脉道,止疼痛,镇“赫依”起扬,助消化,破剑突痞,祛疥痈及老疮腐肉,消肿,涸“黄水”,守护脏腑之门,使胃火升举,清明神志的功效。凡属于希拉性热症、血症、五官疾病、男女生育脉道疾病皆为忌。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不断发生改变。在选择医疗方法时,人们不仅重视医疗效果,更注重崇尚自然和多元化的安全要求,蒙医乌拉灸术正是适应这一大众心理。保护承传发展蒙医乌拉灸术需要继续发挥这一优势,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目前,通辽市蒙医研究所以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富玉兰老师为带头人带徒8人,开展相关工作,形成了业务能力较强的乌拉灸术传承团队。不断挖掘、提高、推广乌拉灸传统疗术,将对通辽地区民族医药的发展和振兴具有重要价值,有很强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现代使用价值 。
责任编辑:王星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