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京蒙协作“棚”勃发展 乡村振兴“丰”景正浓

2025-01-07 来源:科左中旗融媒体中心、科左中旗努日木镇党委

走进科左中旗努日木镇努合吐嘎查村部,映入眼帘的是党群服务中心干净整洁,党务政务公开栏中“两委”班子分工明确,各类文件和台账摆放整齐。在党群服务窗口,“两委”干部工作热情高效,无论是业务办理,还是服务风貌,都展现着部队特征和军人作风。

“我们村‘两委’班子成员里,有一大半是退役军人,这是努合吐嘎查的特色。我们退役军人退役不褪志、离军不离党,一直保持着部队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为推进乡村发展、建设美丽努合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两委”班子成员包德山说。

图片

努合吐嘎查“两委班子”在“作战室”部署重点工作

努合吐嘎查党支部以牢牢抓住“产才融合”主线,大力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创新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结合辖区实际量身打造集“退役军人培育、技术推广创新、产业集中发展”于一体的“兵小院”试点项目,运用小院培训、田间操作、地头指导等多种方式,为乡村振兴“添智聚能”。努合吐嘎查村“两委”成员5名,选派驻村干部2名,其中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均为退役军人且被评为全旗“最美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具有不打折扣的执行力、雷厉风行的落实力、吃苦耐劳的战斗力,都是“兵小院”发展的“必需品”。驻村第一书记陶杰为农业技术专家、自治区级“最美农技员”、旗“优秀科技特派员”,2024年“兵小院”被定为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示范基地。

走进“兵小院”,一张书桌整齐地摆放着养殖技术、玉米大田管理等书籍,努合吐嘎查驻村第一书记陶、科左中旗努日木镇党委杰正从“专家”视角、用“老兵”语言,结合努合吐嘎查大田种植实际情况为农牧民授课,用通俗的语言、接地气的实操,让农牧民更准确地学习掌握农业科技知识,为乡村振兴添智聚能。

图片

“兵小院”进行玉米田间管理培训

“我就喜欢到‘兵小院’听课,这里的专家都是退役军人,讲课有‘兵味’、接地气,有不懂的地方我就直接问,都是退役军人,不会觉得不好意思。这里讲的课都很实用,听了专家的讲课,我家的玉米都增收了不少。”努合吐嘎查退役军人白福全说。

努合吐嘎查“兵小院”试点项目成立以来,“两委”班子成员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加快先进农艺农技推广,实现嘎查村特色农牧业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群众增收致富。

2024年,努合吐嘎查驻村第一书记、“兵小院”技术专家陶杰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法,以退役军人为示范引领单元,在努合吐嘎查发展了玉米水肥一体化高产示范田,示范面积150亩。将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玉米提单产创高产的主导技术,通过增加种植密度、精准科学施肥、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方式,使亩均增产300公斤,在示范种植期间辐射带动了全村种植户田间玉米管理70户,面积2000余亩,将水肥一体化技术转化为实际的粮食产能优势。同时在玉米生长期根据不同生长关键节点,通过视频和微信群指导农户生产发布信息15条,田间地头指导23户,面积4300亩,成为农民看得见有成效的典型示范。同时,还引导农牧民大力发展“微瓜菜园”“微果木园”“微养殖园”的“三微”庭院经济,宣传新型栽培技术以及绿色防控的种植模式,引导并鼓励有意愿且有条件的农户在房前屋后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全村合理规划 72 户庭院,在区域内栽植经济作物,并协调联系镇外红绿蓝合作社对庭院产物进行保底收购,使得每户增收 800 元以上,让庭院经济逐步成为产业增效的有力手段,将“方寸地”成功转变为“聚宝盆”。

努合吐嘎查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全村常住人口116户,养殖户达70余户,作为旗级养牛示范村,为进一步提高肉牛养殖成效,“兵小院”成员围绕“牛”产业,聚焦于肉牛养殖,协同村党支部开展推广“良种良法”,积极与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沟通协调对嘎查农牧户肉牛进行改良,引进优质品质,提升肉牛养殖效益,助力肉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为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于科技,努合吐嘎查驻村第一书记陶杰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及时将新品种、新技术送到千家万户。2024年,“兵小院”共开展农技推广、产业指导等各类培训20余次,为努日木镇培育新型农牧民、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20余人,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向宇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