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03
公共法律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将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重点监督项目。2024年6月,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详尽切实的审议意见。2024年12月31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通辽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审议意见》的报告。
服务平台建设有效推进
通辽市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落成揭牌,实现了市本级公共法律服务各块职能从“分块运行”到“物理整合”再到“深度融合”的转变,以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为手段,将府院联动、行政复议、律师、法律援助、公证服务、商事仲裁等非诉解纷职能有效融合,提供多领域、全覆盖法律服务供给,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专业的公共法律服务,有效带动旗县市区不断优化服务供给,全市累计受理公共法律服务案件总数10560件,较去年同期增长28.8%。
制度机制不断完善
持续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联席会议机制,不断拓展“东北四省区”跨区域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主体责任清单,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和法律服务行业监管机制,固化好经验做法,全力打造了具有通辽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4.0版)。
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市司法局联合市检察院共同打造全区首家市级“检调对接”调解工作室,通过访调对接、公调对接等制度衔接化解了大量纠纷。在全区创新打造“石榴籽”调解室117个,“五籽同心”的“石榴籽”调解品牌受到了中央报刊、媒体平台的广泛关注,“石榴籽”调解工作法被作为我市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典型做法向国家民委推介,人民网、新华网实地采访报道。年初以来,全市共调解案件9729件,案件同比增长42%,调解成功率达99.2%。
法治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加强
市司法局深化法治人才培养,发挥律师队伍在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培育一批立足通辽本土、群众信任的优秀品牌,全面提升律师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服务,着力发展兼职队伍,努力形成“骨干支撑、专兼结合、全域提供”的工作格局。
> 要 闻 <
主办单位:通辽市人大常委会
邮箱:tongliaorend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