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4 来源:通达融媒
霜降过后,天气转冷,很多工程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2024年10月19日至20日,为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各项工作主线,在通辽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科尔沁区文联组织资深作家、摄影家、诗人、媒体人,深入到引绰济辽工程的建设现场,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手中的笔和镜头,见证和记录新时代惠及民生的伟大工程——引绰济辽工程。
引绰济辽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分为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一期工程是干线工程,概算总投资252.16亿元,从嫩江支流绰尔河引水至西辽河下游通辽市,输水线路全长390.26公里,主要由取水口、隧洞、暗涵、倒虹吸、压力管道及其附属建筑物等组成。
二期工程是支线工程,共有9条支线,输水线路全长395.26公里,概算总投资57.94亿元。工程起点接引绰济辽工程主干线预留分水口门,通过输水管道将水送至14个受水点。工程由压力管道、附属建筑物、加压泵站、事故调蓄水池、高位水池、穿河公铁路建筑物等及其相应的配套设施组成。
引绰济辽工程建成后,将直接惠及输水沿线300多万人民群众。至今工程进展情况怎样?通辽市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和新闻人深入到引绰济辽工程的源头和一期、二期工地进行现场采访,成为时代的记录者和见证者。在引绰济辽工程一、二期建设人员引领下,通辽市文化艺术工作者到引绰济辽输水工程PCCP管线段施工四标、输水工程隧洞段施工四标5#-1工区、引绰济辽公司总部、文得根水利枢纽以及引绰济辽二期工程乌兰浩特加压泵站建设现场进行采访调研。
当大家戴着安全帽、穿着高筒雨靴进入到5#-1隧洞里,头上是滴答不断的或长或短的“水丝”,脚下是被奋战一昼夜清理过后残存的或深或浅的水坑,空气中弥漫着水汽夹杂着电焊的刺鼻味道。眼前的一切,是引绰济辽工程建设者远离故土到异乡奋战的地方。当干枯多年的河床能荡起双桨,又能有几人知晓,是无数手上满是老茧的劳动者在默默舍小家为大家!
引绰济辽工程旨在缓解内蒙古东部西辽河流域的缺水状况,促进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该工程计划2025年6月末具备通水条件,让干渴的莫力庙“多年沉寂的旱船飘起来”,是引绰济辽工程在碧水蓝天处描绘的蓝图。工程自文得根水库多年平均引水4.54亿立方米,扣除输水损失后,骨干工程末端多年平均供水量4.36亿立方米,相当于30个西湖蓄水量。实施引绰济辽工程,通过文得根水库调节绰尔河来水,向输水沿线城市及工业园区供水,将有效缓解内蒙古东部西辽河流域缺水状况,对于恢复科尔沁沙地生态功能、保障华北地区生态安全、促进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创双建”“一体两翼”。党组织引领,全员参与,一体推进,聚焦“两件大事”和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任务,党建引领促发展才是高质量推动引绰济辽工程建设的活水源头。各参建单位党组织持续深化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针对工程建设中的急难险重,联合成立多支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等,始终在攻坚克难、阻断涌水、抢险应急上冲锋在前,无惧地下百米、严寒酷暑,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善水为民,润泽蒙东。来自四川、辽宁、陕西等地的1万余名建设者,筑高坝、挖隧洞、铺管线,向着实现北水南调梦想一步步前进。建设者是伟大时代的功勋者,是新闻人和文艺工作者捕捉的闪光角色。引绰济辽这项润泽民生的工程背后是无数奉献者默默躬身的壮歌!
记者 王力强
责任编辑:向宇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