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1 来源:通达融媒
从田间地头的玉米高产示范田,到工业园区内的绿色供电系统,再到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转化,通辽市的科技“突围”工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推动着这座城市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资源筑基,科技生态焕发新生
走进通辽市的玉米高产示范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玉米地映入眼帘,这些玉米不仅长势喜人,而且产量惊人。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李少昆研究员团队的辛勤付出。他们通过推进玉米高产耕作技术集成与示范,明确浅埋滴灌条件下沙区耕地土壤水肥运移规律以及灌溉施肥制度,做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减少风蚀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终实现了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0%,肥料利用率提高15%,沙区耕地玉米增产100—200Kg/亩。在科技的助力下,通辽市的玉米产量屡创新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为确保科技“突围”工程的顺利推进,通辽市从政策保障和服务水平两方面入手,印发了《通辽市科技“突围”工程实施方案》《通辽市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通过财政引导、“一对一”服务、入企对标诊断等工作,形成了“突围”的整体合力与氛围,有效推动了各项科技创新措施的落地见效。在金融支持方面,通辽市科技局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内蒙古兴固科技有限公司融资2.5亿元,为企业扩大产能提供了支撑。此外,通辽市还成立了全区首家地市级科技服务业行业协会——通辽市科技服务业协会,并为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成立了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通辽办事处,实现了科技资源的深入聚合与共享。
项目引领,产业转型破局前行
7月18日,通辽市科技“突围”工程“工业园区绿色供电多元储能协同控制系统研发与示范应用”项目座谈会在霍林郭勒市召开。据悉,“工业园区绿色供电多元储能协同控制系统研发与示范应用”项目是通辽市政府推荐纳入全区科技“突围”工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点位项目,拟获得定向委托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该项目旨在研发绿色供电多元储能协同控制系统并开展工程示范应用,实现工业园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电,为通辽市的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紧扣通辽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科技“突围”工程在找点位、找团队、找模式上狠下功夫。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市本级立项支持了首批4个科技“突围”工程项目,支持经费2400万元。同时,在争取自治区立项支持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共有4个项目获得自治区科技专项资金1830万元支持。此外,“内蒙古防沙治沙‘空天地’协监测与诊断评估关键技术与示范”“科尔沁坨甸相间地区乡土植被配位修复及稳定适宜技术集成与示范”、“内蒙古国土绿化空间结构调控及林草植被营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个项目被纳入全区防沙治沙领域“揭榜挂帅”项目立项名单。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将提升通辽市在荒漠化防治领域的研究水平,还将有效降低治理成本,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显著提升。
人才赋能,创新发展迸发活力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要“突围”,关键技术要突破,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强力驱动。通辽市积极主动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联动,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多所知名院所、高校进行了实质性对接,与王成山院士、康绍忠院士等多位顶尖专家围绕电力系统配电网技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应用、玉米生物育种及高产耕作技术等内容进行了深度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通辽市科技局组织了相关单位赴江南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高校院所考察,就玉米生物科技、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等内容进行深度对接,为科技“突围”工程有序实施提供了智力支持。
随着这些合作的不断深化,一批优秀的科研团队也开始在通辽市落地生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钟荣珍研究员团队与通辽市科翔饲料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通辽市首批“揭榜挂帅”项目——“肉牛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饲料的开发与利用”项目。针对当前肉牛养殖中普遍存在的饲用豆粕等蛋白类饲料原料消耗量大、日粮蛋白质利用率低等问题,建立了可替代豆粕的蛋白饲料资源库,研发和集成减量替代技术,挖掘可替代饲料资源,优化饲料化加工利用及其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实现了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饲料蛋白水平较NRC 推荐标准降低 2%-4%,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饲料中豆粕使用量减少量不低于 10%,为区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通辽市的科技“突围”工程不仅是一项战略决策,更是一场生动的实践。通过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推动,通辽市正在实现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华丽转身。在这片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土地上,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记者 张琪
责任编辑:向宇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