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巴彦毛都:构建“三提升”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2024-10-12 来源:通达融媒

一头头肉牛身材健硕,一片片高产玉米根系茁壮、叶片繁茂,一场场现场会声势浩大......铺展出一幅壮丽的现代农业画卷。

在8月18日举办的8·18哲里木赛马节上,来自巴彦毛都苏木南阿布哈嘎查卢文晶荣获三周岁马速度赛3000米第一名、巴彦敖包嘎查金柱荣获马身高1.45米以下速度赛12000米第一名......

在8月24日举办的通辽市2024年赛牛会上,巴彦毛都嘎查雪林荣获公犊牛组一等奖......喜讯频频传来。

近年来,巴彦毛都苏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农牧产业,大力推广单产提升;成功获批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储草棚、标准化奶制品加工厂,加快推进肉牛产业由“增量型”向“提质型”转变;加大对家畜类项目投资力度,畜牧业各类比赛均取得成绩。

打造高质量种植。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切实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邀请农技专家,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和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以“试验、示范、推广”三步曲,全力提高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实现粮食增产和效益提升,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由5户试点户69亩到66户示范户3530亩,再到如今的7.3万亩,覆盖率达到83%。在保障粮食高效生产的同时,显著提高水肥资源效率,实现稳粮与节水“双赢”,为玉米稳产增收提供了新思路、新技术、新模式。

培育高品质养殖。全力挖掘主导产业优势,将肉牛产业作为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成功获批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业产业强镇项目,通过财政资金300万元,同时撬动民间资金,建设储草棚、标准化奶制品加工厂提档升级,加快推进肉牛产业由“增量型”向“提质型”转变。提升肉牛品质,规范冷配改良秩序,加强冷配行业管理,加大对改良员的培训力度,完成良种母牛谱系登记工作,建立良种母牛电子档案,做好肉牛质量追溯工作,2023年品种改良及防疫工作分别荣获全旗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加大品种改良培育力度,年初集中培训改良员,其中品种改良户雪林家的一头公犊牛以其出色的品质脱颖而出,在全市赛牛会上荣获“一等奖”。强化饲草保障,邀请专家测算肉牛饲养成本,推广“高产玉米+专用青贮+优质牧草”种植模式,建设高标准青贮基地800亩,种植优质青贮3.6万亩,种植紫花苜蓿5000亩。真正做到“以草定畜”,通过精细化管理,解决饲草短缺、亏本经营的问题。《头茬紫花苜蓿收割正当时 牛羊吃上草罐头》一文在《人民日报》刊登。同时,探索饲料加工新模式,加工玉米蛋白发酵料,为农牧户节省至少一半的饲养成本。推进奶业振兴,以英吐、额尔吐嘎查两个奶制品小作坊为中心,就地消化奶源,辐射引导周边养殖户发展奶产业的良性循环,带动农牧民增收,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品牌统一化,逐步走向市场。

发展高产值集体经济。苏木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利用中央扶持嘎查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农牧局项目资金等,不断做优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近年来,巴彦毛都苏木共落实人畜分离养殖小区4个、水稻育秧基地项目1个、饲草料加工厂项目1个、发展集体经济养殖基础设施项目1个,所有项目均合理有效运行,2023年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4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向农牧局申请建立动物医院,充实改良、防疫、兽医队伍工作力量,开展肉牛饲养管理、疫病防控、饲草料调制等标准化技术指导服务,打通服务农牧户的最后一公里;以南阿布哈嘎查为试点,认证“北阿布哈大米”绿色食品标志和商标,成立科左后旗北阿布哈米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本土水稻品牌。集体经济形成养殖业为主、种植业和特色产业为辅的系统化发展体系。

通讯员 王超越 记者 卓琳

  责任编辑:向宇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