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返乡新农人 特色种植带富村民

2024-10-12 来源:通达融媒

满目皆风景,户户秋收忙。眼下正是药黄瓜收获的旺季,在奈曼旗清河村药黄瓜种植基地,个大、饱满的黄瓜铺满垄间,工人们将一个个籽粒饱满的黄瓜投进脱籽机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药黄瓜经过碾压、分离等工序,瓜籽成功进入存籽箱。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老把式王文举一边操作着黄瓜籽分离机,一边忙着指挥工人捡拾、装桶、搬运。

今年47岁的王文举早年和妻子在沈阳冷饮车间务工7年,离家远收入还不高。一次偶然机会,王文举跟随朋友来到黑龙江农贸市场,听一位朋友说靠种植特色经济作物甜叶菊一年收入10多万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文举便详细询问那位朋友种植甜叶菊过程中存在哪些风险和技术要领,没想到那位朋友也是位直爽人,当场拍胸脯说:“老弟,只要你想试种,甜叶菊籽、育苗和管理技术包给我了!保你比外出打工挣得多。”

当天晚上,王文举就和妻子商议,小两口经过反复琢磨,认为只要肯吃苦,没有干不了的种田事,他俩认为在家种植特色经济作物不仅有前景,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说干就干,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开春,王文举夫妇把自己100亩地作为试验田,并从黑龙江朋友那里采购了甜叶菊籽,并熟练掌握了育苗技术,育出的甜叶菊苗不仅抗病,而且产量还高。管理甜叶菊期间,王文举多次向朋友“取经”。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甜叶菊就收入20万元,这下激起了王文举的创业热情。第二年春天,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王文举果断流转村民土地700亩地,扩大了甜叶菊的种植面积,年纯收入达到了100万元。因较高的收益王文举连续种植甜叶菊4年之久,但由于甜叶菊对土地要求极高,管理期间务工需求量也极大,王文举又开始尝试新的特色经济作物药黄瓜。

“今年我们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状况,尝试种植药黄瓜400亩,目前长势旺盛,预计亩产黄瓜籽140斤左右,按照现阶段每斤价格35元-40元计算,一亩地纯收入3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可观。”王文举停下正在驾驶地黄瓜籽分离机,一边休息一边喜滋滋地回忆着返乡创业之路。

据了解,药黄瓜生长周期短,对土地要求低、投资少、见效快,市场需求量大。药黄瓜的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可治疗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等症状。加之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让种出来的黄瓜籽粒饱满,深受消费者和商家的青睐。

看到王文举靠种植特色经济作物走上了致富路,不少村民登门找到王文举拜师学技,今年春天,村民李春光在王文举的帮助下,也开始尝试种植药黄瓜,目前,李春光家药黄瓜种植面积43亩,估计可实现收入10万元。

特色种植不仅鼓起了清河村村民的腰包,也示范带动了周边嘎查村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同时还为当地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近就业平台。

“从5月份一直到10月份,我们都在这务工,工时费是每天180元,离家近,活不累,自己家地不耽误,还能‘挣点外快’贴补家用,挺好的!”清河村61岁的魏学荣就是“基地务工小队”当中的一员,据清河村党支部书记杨献波介绍,黄瓜在种植、管理、采摘期间需要大量劳动力,每次用工量在100人左右,每人每天务工收入在180元-200元不等。

为让更多村民种植特色经济促增收,近年来,明仁苏木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产业扶持、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不断盘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发展特色药材种植,同时还邀请农业专家,给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撑,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效益,让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产业成为促进农牧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大动能。

“明年我打算成立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合作社,持续探索甜叶菊、药黄瓜和葫芦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吸纳更多返乡创业人才和当地嘎查村民加入进来,实现种植规模化和产业化,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谈到下一步的发展,王文举充满信心。

通讯员 刘昭磊

  责任编辑:向宇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