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9 来源:通达融媒
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幸福产业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订餐、线上购物、共享经济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服务业已成为我市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把“加快服务业转型突破”作为夯实现代化通辽建设物质基础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明确了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任务。为把服务业规模做大、结构调优、产业做强,我市聚焦服务业重点产业精准施策,围绕重点地区靶向发力,动员部署、扎实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全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业态 挖掘服务业发展新潜力
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带货主播……近年来,伴随服务业兴起的新职业已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推动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主渠道”。政府消费券、购物补贴券让市民的消费热情高涨,直播带货、电商平台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实现购物自由,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模式让我们绿色又便捷。
近年来,全市不断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细化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优化消费场景、激活消费市场的创新举措,积极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直播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和城关镇的消费吸附力。
截至今年9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五个行业门类呈增长态势,共实现营业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3.0%,上拉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0.7个百分点。
壮大新产业 为服务业增添新活力
今年7月,悦来河旅游休闲街区建成运营,吸引了市内外大批游客驻足游玩,进一步打响了“悦来通辽”文旅区域品牌;今年9月,自治区重点文旅产业科尔沁文旅综合体星级酒店项目主体结构实现封顶;刚刚结束的“悦来通辽·畅享中秋”为主题的中秋节系列活动,让全市文旅市场火爆“出圈”。
近年来,我市把文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力打造“悦来通辽”文旅品牌,在优化供给上下足功夫,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加强文旅业态创新,着力打造拳头产品、标杆项目、王牌景区。在项目建设上下足功夫,加强项目策划储备,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引育壮大文旅企业,以源源不断的好项目落地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在品牌推广上下足功夫,创新文旅宣传理念,拓宽宣传推广方式,办好各类节庆活动,着力打造提升“悦来通辽”文旅区域品牌。
思想认识更加深刻、规划布局更加主动、景点打造更加丰富,让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年1—7月,全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0%、21.5%。
构建新体系 激活经济增长“新引擎”
服务业连接着生产和消费。2024年,我市围绕商贸流通业、物流业、文化旅游业、房地产业、养老家政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服务业、农牧业生产性服务业八个重点产业实施集中攻坚,稳定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健全完善商圈市场,促进外贸提质,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展洽活动,培育新型外贸企业,优化外贸产品结构,提升平台服务功能,推动更多产品和服务往外走。
目前,服务业已成为我市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截至今年9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5.5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有59户企业利润总额实现增长,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比重为46.8%;涉及的21个行业大类中,专业技术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艺术业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159.4%、295.8%、278.6%、97.8%。
通过一业兴,实现百业旺。如今,我市商贸物流业蓬勃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领域繁荣活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势保持平稳,高质量发展的服务业,已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现代化通辽建设的题中之义。我市正不断打造服务业新动能,让服务业活力持续释放,为加快现代化通辽建设提供强劲支撑。
记者 李争 图片 张启民
责任编辑:谢雨廷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