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少数民族中秋习俗

2024-09-12 来源:

众所周知,每年农历8月15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在这一天,我们大都以赏月、吃月饼等方式庆祝,那么,大家知道我国少数民族的特色中秋是如何度过的吗?这里,简单地作些介绍。

云南傣族的 “拜月”

在傣族的传说中,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在黑夜中为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傣族的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晚餐时,他们会在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升起,就点燃冷香,全家开始“拜月”。然后,向着天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

在中秋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的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立起一根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送月神回天”4个阶段。

蒙古族的“追月”

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的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月亮由东方升起,西方坠落,他们便朝西放马奔驰。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便不停止。

赫哲族的“祭月”

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后来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的“串月”

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明月高挂的时候,山头寨尾,不时传来一阵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的声音,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高山族的“托球舞”

台湾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丽的民族服饰,齐聚在“日月潭”边,在银色的月光下,玩起“托球舞”的游戏。相传古代,大清溪边有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花姐,靠捕鱼度日。一天,太阳和月亮突然都不见了,天昏地暗,禾苗枯萎,花果不长,虫鸟哭泣。大尖和水花决定把太阳和月亮找回来。他俩在白发老婆婆指点下,用金斧头砍死了深潭中吞食太阳的公龙,又用金剪刀杀死了吞食月亮的母龙,他们还拿了大棕榈树枝,把太阳和月亮托上天空。为了征服恶龙,他们永远守在潭边,变成了大尖和水花两座大山。而这个深潭,人们称它为“日月潭”。从此以后,每逢中秋,高山族同胞为了纪念大尖和水花夫妇的献身精神,都要到日月潭边来模仿他们夫妇,托起象征太阳、月亮的彩球,不让彩球落地,以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苗族的“跳月”

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跳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朝鲜族的“秋夕节”

农历8月15也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不过他们不叫“中秋节”而叫作“秋夕节”。每年的这一天,朝鲜族人民要祭拜祖先、给祖坟除草扫墓,同时举办一些传统活动。

侗族的“偷月亮菜”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把甘露洒遍人间,人们在这一夜便可以共同享用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责任编辑:谢雨廷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