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与历史对话|走进哈民遗址

2024-08-28 来源:哈民遗址公园

哈民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境内,经碳-14测年法测定,哈民遗址距今约5500—5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2018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指出,黄河、长江中下游及西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三大发源地,哈民遗址就坐落在西辽河流域核心区域。

内蒙古哈民考古遗址公园入口

本期《与历史对话》走进内蒙古哈民考古遗址公园,对话科尔沁左翼中旗哈民遗址服务中心文物保护和规划发展股股长宋璇。

图片

哈民遗址目前已探明的遗址范围南北长约900米,东西宽约200米,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总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它的发现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西辽河流域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

图片

哈民遗址博物馆

图片

哈民遗址保护展示馆

哈民遗址的发现是在2010年初春,一位牧民在该区域放牧时偶然发现裸露在土层外面的陶罐和一些陶器残片,同年5月-9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在科左中旗文物管理所的配合下对哈民遗址进行了大面积有计划的考古发掘工作,至此哈民遗址抢救性发掘清理工作正式开始。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2010--2014年,哈民遗址经过五年五次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达8200余平方米。清理出房址81座,灰坑61座,墓葬14座,环壕2条。人骨205例,动物骨骼25857件。出土玉器、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文物2000余件。

图片

哈民遗址出土斜口器

图片

哈民遗址出土陶器

图片

哈民遗址出土方形玉璧

图片

哈民遗址出土玉钺

图片

哈民遗址出土石器

图片

哈民遗址出土蚌器

图片

哈民遗址出土骨角器

哈民遗址的代表性文物

哈民遗址最为代表性的文物为出土的各类型糙面麻点纹陶器、筒形罐和小口鼓腹双耳壶,其独特的纹饰外形,是有别于红山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哈民遗址出土的陶器中独具代表性的文物就是哈民陶猪,陶猪整体呈黑褐色,长14.8cm,宽9.9cm、高9.9cm。外表光滑细腻,制作极其精美,造型古朴,栩栩如生。陶猪头部颀长,圆眼有神,双耳后背,嘴边一对獠牙清晰可见,很明显这是一头被驯化之前的野猪形象。陶猪腹部中空,装有少量碳化的植物种子。由于新石器时代属于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为尊,猪在当时代表多子多福,所以专家推测陶猪为当时的祭祀用品。同时陶猪也是哈民遗址出土的唯一一件以动物为主体的陶器,哈民陶猪以其高超的工艺、独特的史前文化符号成为哈民遗址的象征及镇馆之宝。

图片

图片

镇馆之宝--哈民陶猪

哈民遗址是迄今为止西辽河以北的科尔沁地区发掘规模最大的史前聚落遗址,也是目前中国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之一,填补了科尔沁地区史前考古的空白。哈民遗址不仅揭示了双环壕、房址、灰坑、墓葬在聚落中的构成和布局,而且展示了保存较为完整的木质房屋构架遗存、小陶猪、精美玉器、以石器和骨蚌器为主要构成的生产工具组合。尤其是哈民遗址出土的带有独特“麻点纹”饰的陶器,确立了崭新的考古学文化--“哈民文化”。哈民遗址,以其丰富的文化遗存、独特的文化特征、深厚的文化内涵,为进一步研究新石器时代我国东北地区原始居民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图片

图片

带有麻点纹饰的陶罐

哈民遗址自发掘到现在历经14年的时光,同时取得了许多瞩目的成绩:2012年,哈民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为2011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十大考古遗址公园”;2019年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中国文物协会评为“2021年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202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3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评为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图片

保存完好的房屋木质构架遗迹

哈民遗址被誉为“三大史前奇观,一大改变”。

第一大奇观是:哈民遗址是中国考古工作者首次在北纬43度以北地区发现的史前聚落遗址,在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极为罕见。

第二大奇观是发现了保存比较完整的木质房屋构架遗迹,在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史前聚落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清理出的房顶梁架结构,为复原史前房屋的建筑方式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形象依据,堪称史前建筑史上的空前发现。

第三大奇观是,房址内发现了大量凌乱堆弃的非正常死亡人类遗骸,最令人震撼的是F40号房址,这是一座半地穴式房址,深度不到半米,边长仅4米多,总面积约18.5平方米,大小仅相当于现在的一间普通卧室。但就是在这座房址内,考古队员在居住面上发现了97具尸骸。尸骸姿态各异,层层叠压,人骨最多叠压处达三层之多。通过这些人骨呈现的状态,我们可以想象到他们在死亡前经历了极大的痛苦,场面令人惊骇。

一大改变是:哈民遗址的发掘,不仅发现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哈民文化,而且改变了史前科尔沁地区一向被视为边塞蛮荒之地的认识,充分证明了西辽河流域科尔沁地区是中华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图片

F40号房址

近年来,哈民遗址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与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相结合,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哈民遗址考古研究价值,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提高文物展示效果,哈民遗址在原有保护展示成果的基础上,对博物馆实施了展示利用设施提升改造工程,该项目以数字化、智能化和互动化为核心,增设数字化游览设施、智能声光系统、多媒体展示设备及智能解说系统,观众可借助数字化设备进一步了解五千年前的哈民先民们真实的生活、生产场景,丰富观看体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智能声光设备

在社会教育方面,哈民遗址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每年借助“博物馆日”深入辖区学校开展文化进校园公益讲座,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作为第三批研学旅游基地,每年还会在临近暑期迎来大批中小学校师生到哈民遗址开展研学活动,让优秀史前历史文化资源成为研学旅游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发挥遗址公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推动文博资源转化为教育研学资源,实现哈民遗址公园由“护物”到“化人”的功能转型。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4年度研学旅游团体

  责任编辑:苏伦高娃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