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4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近年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全力建设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绿色算力产业迎来了大发展,已位列全国算力指数20强城市,并且在绿电直供背景下,“储、造、算、输、研、用”算力全产业链快速推进,更加显示出“中国云谷”的发展张力。
在“中国云谷”核心区的和林格尔新区,人们正用新区速度、新区模式成就新区现象。
骄阳似火的夏日,走进和林格尔新区,无论是塔吊林立的建设现场,还是数据机房内,一台台服务器高速运转的场景让人心潮澎湃。
在位于和林格尔新区的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智算中心,载满智算服务器的一排排黑色机柜发出嗡嗡的作业声,指示灯不时闪烁。该中心智能算力规模高达每秒670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填补了我国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交通、医疗等领域所需算力的缺口。
在和林格尔新区人工智能体验馆,参观者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感受着新区数字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果。
在和林格尔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B5楼服务器整机组装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按照流水线液晶显示屏提示流畅迅速地装机。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内蒙古代表处销售总监张珂介绍:“这条生产线,3年内生产订单总量不低于9万台,可以向和林格尔新区上游厂商整合零部件及软件,为下游客户提供完整服务器产品。”项目二期建成后,将成为超聚变国内第三座生产工厂,可以面向整个华北区域供货。
围绕“成为最强绿色算力供给者”的建设目标,和林格尔新区以数据中心为基础、绿色算力为支撑、人工智能为方向,打造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前沿交流合作平台,目前已落地20多家数据加工处理企业、10个通用大模型训练基地、10多个运营运维企业,已经建成并运营80多个信息平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智算中心,华为北方区域最大云数据中心的华为云和林格尔数据中心,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数据中心,并行科技内蒙古新型算力基地,寒武纪和林格尔基地等相继建设或投用,产业规模与发展指数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八大枢纽节点、十大数据集群中位居前列。
从基础条件来看,呼和浩特有可靠的能源基础。内蒙古“天上有风光、地下有煤炭、手里有电网”,电力供应充足,发电量位居全国第一,绿电占比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内蒙古电价低廉稳定,数据中心平均用电价格稳定在0.32元/千瓦时。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年平均气温7.7℃左右,空气干燥、气候凉爽,天然降温就能保证数据中心的自然散热,可为企业节约至少20%的用电成本,是国际公认的大数据产业黄金纬度区。优越的区位让呼和浩特到北京区间高铁运行不足2个小时,可以高度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这里地质结构稳定自然灾害少成为建设大数据中心的理想之地。
昔日的内蒙古“煤从空中走”是卖电,今天的呼和浩特依靠能源优势卖算力。有一组2023年的简单数据可以参考:1吨煤的售价是383元;如果用1吨煤发电就可以升值到615元;如果用1吨煤发的电支持算力,就会产生8854元的效益。
在和林格尔新区,呼和浩特不只是在卖算力,还在聚集数字资产,把绿色算力转移到制造业上。据测算,到2025年,和林格尔新区的算力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新增就业岗位不低于1万个。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区吃了“风”的饭。
在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入当地过程中,呼和浩特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牵头成立“1+2+N”新能源产业链生态联盟,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推进能源资源总部基地和绿电消纳利用示范区建设,目前已投入运营的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超80%,节能降耗有力提升了“东数西算”工程的“含绿量”。中国气象局和林格尔气象超算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中心由于绿电使用比例达到了70%,相较北京,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近3000吨。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高平、王潇 通讯员 冯燕平 张西平)
责任编辑:秦忠君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