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7 来源:科区融媒体中心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产业带头人功不可没。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发现,勇于探索,通辽市科尔沁区庆和镇太平河村的赵建伟就是这样一位本土肉鸽规模化养殖产业带头人。从事肉鸽养殖的六年来,赵建伟不仅摆脱全职妇女的标签,实现了个人致富,更以特色养殖为突破口,引领乡亲们向着增收致富一路高“鸽”。
在庆和镇太平河村兴牧肉鸽养殖基地,一排排鸽笼整齐排列,“精气神”十足的鸽子们不时扇动着翅膀,在主人赵建伟的精心饲养下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赵建伟告诉记者:“现在主要养的品种有白羽王、银王还有灰王,市场紧俏。”
2018年,赵建伟与丈夫钱立军一起跟随庆和镇政府组织的产业带头人考察团外出考察学习,在武汉、山东、辽宁等地察看肉鸽养殖项目时,赵建伟动了创业养鸽子的心思。她说:“当时养鸽市场在通辽地区来讲还是空白,感觉前景比较好,在镇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筹建鸽场,引进种鸽,就这么一点点儿从小做起来了。”
创业之路坎坷不平,起步时,技术力量薄弱、养殖经验不足,启动资金更是捉襟见肘。最难的时候,为了节省开销,赵建伟连一元一张的鸽子垫都舍不得更新,全都用完一遍自己清洗循环使用。那时候,亲戚朋友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但赵建伟却从未有过迟疑。她和丈夫钱立军一起坚持从一点一滴学起,在摸索中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当时难点也挺多,比如技术方面、资金方面。后来在镇领导的帮助下,这些困难都一点点克服了。”赵建伟回忆道。
肉鸽经济效益可观,养殖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不管是庭院养殖还是规模化饲养都是不错的致富路径。2019年,在庆和镇党委政府的鼓励支持下,赵建伟夫妇牵头成立了太平河兴牧肉鸽养殖合作社,逐步明确了“党支部+产业+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新思路。经过几年的精细化饲养,夫妻二人的肉鸽产业初步成型,现合作社存栏种鸽超过三千五百对,年出栏肉鸽超过两万羽。
随着养殖模式逐渐成熟,赵建伟未来的发展规划也日益清晰。2023年,合作社引用庆和镇项目资金扩建了二期棚舍三栋即将投产使用,二期引进了自动化喂养设备,全部建设完成后将形成占地三千平方米的现代化肉鸽产业园区。她还计划明年加快推进肉鸽屠宰、深加工,让自家养的绿色肉鸽走上品牌化、标准化更广阔的市场。“现在都是活体出售,之后我们想分体深加工,做鸽肉、鸽杂、鸽子酱这些深加工,来提高生产效益。”赵建伟说。
在科尔沁区特色产业发展矩阵中,像赵建伟一样的产业带头人们凭着坚韧不拔的拼劲和严谨认真的闯劲“率先垂范”,引领乡亲们在乡村沃土里,不断探寻和开发新的产业致富点,他们的努力拼搏推进了乡村产业的优化、提档、升级,形成了一批以党支部为引领、生产基地为纽带、合作社为基础的成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合体,为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不断的新鲜能量和动力。
永梅 王常城
责任编辑:向宇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