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5 来源: 通辽市文明办
姜玉华,女,汉族,1976年9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兴隆庄村村民。幼年的一场疾病,姜玉华左手落下终身残疾,她却从未向命运低头,与同样身有残疾的丈夫王清伟结为夫妇。在婚后,她不仅照顾患病的公婆,还要照料丈夫家患病的爷爷、奶奶以及智障的姥爷。在这个困难重重的特殊家庭里,姜玉华没有选择退缩,迎难而上,靠坚强的意志,用她的一只手托起了家庭的美好生活。她曾荣获通辽好人、通辽市自强模范荣誉称号,她的家庭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家庭。
不屈不挠战病魔 命运波折苦难多
1992年,对于姜玉华而言是一切苦难的开始,一场严重的脑出血,将她拖入了痛苦的深渊。半身偏瘫的状况导致姜玉华无法像从前一样正常地生活,但她没有选择自暴自弃,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进行康复锻炼,除了左手未能恢复到位,其他身体功能渐渐地康复,基本能够自理生活。经人介绍,1999年,姜玉华与同样身患残疾的王清伟结为夫妻,其丈夫王清伟在18岁时因意外失去了右臂,他们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
婚后,丈夫王清伟的爷爷、奶奶、姥爷、爸爸、妈妈以及新婚的夫妻俩一家七口人挤在三间破旧的土房里。王清伟的爷爷、奶奶、姥爷年逾古稀无法劳作,公公脊柱侧弯不能从事重活,经济来源成了这个家庭最大的难题。姜玉华夫妻俩由于身体残疾也无法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全家仅依靠一间小卖部维持生计,常常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只能靠邻里的救济和亲戚的接济勉强度日。但是,姜玉华没有逃避和放弃。
照顾老人无怨言 吃苦耐劳不畏难
面对困难,姜玉华从未想过要逃离和逃避,她深知只有勇敢面对,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2000年,姜玉华夫妻俩迎来了他们的孩子,照顾新生儿本身就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对于只有一只手的姜玉华而言,困难更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给孩子换尿布时,她只能用一只手艰难地操作,常常因为单手无法固定好孩子,导致孩子翻滚哭闹;夜晚,孩子频繁夜醒,她用一只手费力地将孩子抱起,喂奶、安抚,一夜折腾下来,她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尽管如此她白天依旧还要操持家务、照顾家中的老人。
2002年,三位古稀老人相继离世。姜玉华身上的担子并未因此减轻,随着孩子逐渐成长,经济压力愈发沉重。2013年,姜玉华的父亲与世长辞,姜玉华的哥哥姐姐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奔波无法照看母亲,姜玉华又担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然而2014年,70多岁的婆婆又不幸患上脑梗,从此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公公的脊柱侧弯也越发严重。
面对接连打击,姜玉华没有被击垮,为了照顾好公婆,她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饭菜常常会因为手抖而洒出,她就一次次耐心地重新盛好、继续喂。饭后,她又忙着为公婆洗漱,单手拿着毛巾努力为公婆擦脸;整理衣物时,她艰难地弯腰、伸手,每一个动作都无比吃力。照顾公婆吃完饭,收拾好家务,姜玉华又抽空赶到隔壁村看望母亲,帮母亲做些家务陪伴母亲。2018年,婆婆离世后,姜玉华鼓励公公参加村里的活动,缓解老人孤单的心情,姜玉华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家人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诚信经营守初心 回馈社会显真情
为了增加收入,姜玉华想扩建家里的小卖部,为此她四处筹钱。起初许多人都担心他们还不上钱,但姜玉华不怕别人质疑,向每一位债主做了承诺,很快她筹到钱,将小卖部翻新打造成了商品齐全的超市。
由于身体残疾,姜玉华和丈夫在搬运货物、整理货架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成件的白酒、啤酒,成袋的大米、白面,成件的水果蔬菜等,一样样都要从货车上搬到屋里,而每一次,都是夫妻俩用各自的一只手臂和半个身体去搬运这些东西;最开始切割猪肉时,也是两个人相互配合,一个人按住猪肉,一个人下刀切肉。姜玉华鼓励丈夫:“我们不要抱怨,就靠咱俩的双手,一样能过上好日子。”在姜玉华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超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不仅还清了债务,还逐渐有了积蓄。
在经营超市的过程中,姜玉华始终坚持诚信为本,微笑着迎接每一位顾客,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她还会主动送货上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姜玉华和丈夫把自家库存的200多只口罩免费发放给大家,主动拿出自家音响播发疫情防控音频,并为疫情防控卡点工作人员送去价值1000多元的物资。
如今,姜玉华家的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曾经的艰辛换来此时的甘甜,她的善良、坚韧、真诚,让这个小家溢满了爱。
刘晓瑶
责任编辑:谢雨廷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