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30 来源:通达融媒
50多年前,李素明响应号召乘专列辗转100多个小时,从北京来到通辽市扎鲁特旗巨日合镇兴隆地村,成为一名下乡知青。
从一名知识青年到成为人民教师的十年里,李素明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为此,她毅然放弃返城机会,扎根草原,30年如一日耕耘在讲台之上,为草原上的孩子传授知识,帮助孩子们走出草原,寻求广阔人生,同时也在他们的心中播种下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
她像一粒种子,不管种在哪里都能生根发芽
五十多年前,当18岁的李素明坐着牛拉的大胶车来到他们插队的兴隆地村的时候,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眼前是破败似乎要塌架的土房,以及前来围观的农牧民,让她这个来自北京的姑娘认识到了现实的残酷。
她在北京的家抬头就能看见天安门,生存环境的巨大落差,让李素明觉得很痛苦。冬天,要到滴水成冰的水井旁打水,还有做饭烧的柴火,粮食春种秋收,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跟牧民学习放马养牛,跟牧民一起吃奶豆腐喝奶茶,跟牧民学习蒙古语,她开始挑战这个陌生的环境,试探着改变自己的命运,努力在草原上扎下根来。
终于,一个机遇来了。扎鲁特旗教育局为了弥补当时师资力量的不足,决定招收一批教师。李素明觉得机遇来了,她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学习。那一次考试,李素明发挥出色,语文考了97分,数学考了95分,成绩位列全旗第3名,她成功地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有了教师这个职业,让她在扎鲁特大草原扎下的根更深了。在那个时代里,扎鲁特是落后的代名词,草原上的孩子特别需要知识。她走上三尺讲台,十分珍惜这个教师的岗位,她暗下决心要把全部的知识与爱播撒给草原上的孩子们。
她像一位播种者,在孩子心中种上一粒爱国爱家的种子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这首《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的儿歌,是李素明当年教学生们唱的众多的歌曲中的一首。在兴隆地村小学,李素明既是班主任,更是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思想品德教师。一天八节课,孩子们的一天,李素明都包了。体育课上,李素明教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寓教于乐,通过这样的游戏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
对于教授汉字,李素明也有自己的方法。她说,教孩子认汉字,首先就要让他们记住偏旁部首。只有认识偏旁部首了,孩子们才能举一反三认识更多的汉字。李素明来自北京,教孩子们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她的优势,当地有方言,遇到生字她就教学生反复念,对于发音不准的、难以记住的字,她就制作成小卡片。
一上课,李素明就把小卡片拿出来,教孩子们这个汉字的读音,复习这个汉字的写法。
一粒种子的力量,培育出更多的 “石榴籽”
有一天,李素明发现霍春英不来上学了。李素明找到她的父亲。她的父亲说,今年庄稼欠收,没钱买种子,家里实在太困难了。一个女孩子会写个名字就行了,学那么多干什么。李素明说,学费只有一块五毛钱,要不这学费我来替孩子交吧,你只管同意霍春英来上学就行。就这样,一个面临失学的孩子又走进了课堂,拿起了书本。
牧民巴塔家也很困难,见到李素明这样爱学生,也打消了让孩子退学的念头。对于草原上的孩子,李素明总是想办法鼓励他们学习。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能够读下去。
教书三十载,李素明数不清培养出了多少名学生。眼见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离开身边,是她最难受的时刻。有一首歌叫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姜晓丽是她的学生,如今,她也成为李素明,接过李素明手中的教鞭,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教师。
她平凡而又不平凡。在这个各民族聚居的兴隆地村,她教孩子们拼音、识字、做人,如一粒种子,在草原上生根发芽,推进这片土地的文明进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她一辈子教书育人,引导各民族孩子们将目光向着远方认识更广阔的世界,教育他们爱草原爱祖国更爱伟大的中华民族。
记者 杨朝东 邵南 图片 张启民
责任编辑:谢雨廷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