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吴玲玲:用大爱做小事

2024-03-29 来源:通辽日报

在奈曼旗沙日浩来镇友爱村,有一个人人皆知的“大好人”——吴玲玲。十多年来,她用大爱做小事,她用柔弱的身躯担起全村人对她的信任,赢得了村民的一片赞誉。

吴玲玲在超市内摆放货物  马玲玲 摄

初见吴玲玲,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娇小”的女人,个头不高,扎着一根马尾辫,因患有先天性双髋关节脱位,走起路来不是很方便,但她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2008年,吴玲玲从邻村的宝贝河嘎查嫁到友爱村来,与丈夫李清河开启了新生活。吴玲玲一家六口,除了孩子和老公,还有公婆和小叔子在一起生活。

吴玲玲是个有满满爱心的人。康家孩子没人看,刘家老人不懂手机操作,村里老年人需要送货上门等一些小事儿,无论谁找到她,她都不推辞,热心为村民服务。

11年前,邻居康翠芳的儿子离婚后外出务工,扔下了一周岁的女儿小佳欣和奶奶康翠芳相依为命。康翠芳身体不好,孙女年龄又小,所以每到农忙时节,吴玲玲就将小佳欣带到自己家照看,这一看就是五年,直到小佳欣上学。孩子平时住校,放了寒暑假仍然到吴玲玲家来,这里俨然成了孩子的第二个“家”。

“吴玲玲心好,是个热心肠,这么多年帮我看孙女,把我孙女当成她自己的孩子,教孩子学习认字,给孩子包饺子吃,比她亲妈对她都好!”说起吴玲玲帮忙照看孩子的事儿,康翠芳很动情,眼里噙满了泪水。

吴玲玲开着电动三轮车驶在送货的路上  侯显峰 摄

在吴玲玲看来,父母离异,孩子太可怜。无论是谁都会这样做的。吴玲玲说自己是蒙古族,小佳欣是汉族,当初自己汉语也说不好,为和孩子沟通交流,她努力学说汉语。如今孩子已经上六年级了,偶尔还会去她家玩。

吴玲玲是个热心肠的人。75岁的五保老人刘成,是吴玲玲常年照顾的对象,小到养老保险手机端APP认证,大到窗纱、门帘的购买和安装,刘成经常一个电话,吴玲玲就会马上到位帮助解决“问题”。

“她可没少帮我忙,每年交医疗保险、手机认证啥的,我都得找她,这孩子心眼好。”说起吴玲玲对自己的帮助,刘成赞不绝口。村里有位75岁的留守老人刘义侠,也没少得到吴玲玲的帮助,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都是吴玲玲来做。

吴玲玲在自家院里开了一个小超市,为方便村民,她还提供“线上点单”服务,她专门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只要有村民通过发微信或电话联系的方式说明所需商品,吴玲玲便会立马骑着小三轮送货到家。

村民的事儿她当自己的事儿来办,村上的事儿她也照单全收。

“吴玲玲是村民代表,也是村残联主席,她经常帮助村上完成工作,比如需要村民提供照片或者填个单子之类的简单业务,我们就会让村民去找吴玲玲,她每次都尽心尽力去完成。”村计生主任、妇联主席张丽华评价说,“她在村里的人缘可好了!”

吴玲玲是个自立自强的人。吴玲玲自小说蒙古语,嫁到友爱村后,说汉语成了一项必修课。开超市后,这给她的生意带来了诸多不便,订单签名、货物登记、往来记账,她都用蒙文,这让商家和顾客多少有些不放心。于是,她想到了自学汉语,既是生意上的需要,也是与人沟通交流的需要。为了学汉语,她从商品包装上的字开始,拿着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查,从发音到汉字的释义,都需要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她的汉语说得越来越好,字认得也越来越全了,而且还能写。有了孩子后,她不仅自学汉语,还自学了英语,简单的单词她都看得懂,平时也可以辅导孩子的作业。

吴玲玲过得很幸福。经营超市是她的工作,电动三轮车是她服务村里人的“腿”,走在村里,她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大忙人”。现在她的商店已经成为村里人的“幸福小店”。面对赞扬,她总是谦虚地说:“我能力有限,但还是想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李想 侯显峰

  责任编辑:沙仁图雅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