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15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建设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选准大气污染防治、饮用水源保护、沙化土地治理等“小切口”立法项目,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3年3部地方性法规压茬推进,以法律红线保障绿色发展底线,为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力守护“通辽蓝”
打好污染防治战,重中之重就是蓝天保卫战。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提升通辽市空气质量,推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出台《通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建立了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的科学防治机制。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组织人大代表、约请有关专家深入调研通辽市空气质量现状,通过坚决有力的综合治理和突出问题整改,形成全市上下联动监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治能力水平。
拉起水源“警戒线”
用水安全是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基础保障,事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全局,广纳民意,制定出台《通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细化各相关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执法职责,明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同时,围绕统筹推进12个水源地整改工作,加强监督跟踪问效,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情况监督工作,并加强与生态环境、水务等部门联防联动,协作配合,计划对全市农业用水管理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民生建设融合发展,依法推动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
织牢治沙“防护网”
科尔沁沙地地区区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不稳定,是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通辽市沙化土地治理条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责任,规范沙地治理责任范围以及土地使用人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林长制和责任目标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推动科尔沁沙地治理和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同时加强宣传引导,结合植树节、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防沙治沙、植树造林等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防沙治沙法律法规政策的知晓度和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共治、全民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 要 闻 <
主办单位:通辽市人大常委会
邮箱:tongliaorend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