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07
文旅是三次产业中后发的产业,是经济结构和消费转型的必然产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全球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在全国文旅市场全面复苏、通辽文旅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的关键时期,通辽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找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切入点和着力点,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专项报告、广泛征求意见,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着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科技赋能,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与消费结构等方面开展了讨论,并对症下药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管理机制。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和“大旅游”意识,建立健全文旅产业发展领导机制,重点加强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重大事项的综合协调,从顶层设计上推进产业整合、文旅融合。文旅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规划指导、行业管理、督促落实的职能作用。要用足用好文旅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扶持激励机制,加强文旅专业人才引进,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统筹推进文旅产业发展。
二是培育市场主体,提升服务能力。要突出延链补链强链,引进和培育一批文旅融合优质企业,建设一批具有牵引性作用的文旅项目,做大做强文旅市场主体。打造近郊休闲游、生态康养游精品景区,创建开发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民宿、研学实践基地等新业态。提升全市景区品质和服务能力,推进大青沟5A级旅游景区创建,尽快实现我市5A级景区零的突破。
三是引导旅游新业态,开发旅游新产品。要突出文化特色,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公园,立足乌力格尔、安代和版画等具有通辽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元素,全面展示本地民俗、民艺,打造更接地气、聚人气的文化旅游休闲街区。要充分发挥已有的品牌活动影响力,并不断提质增效。围绕打造“悦来通辽”城市形象,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要平台和重要时段的宣传推广,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通情达礼”文创产品,提升城市辨识度、影响力。
四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夯实旅游发展根基。要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的规划与国土规划相结合,不断提高完善和改进融合发展规划的内容、理念和方法。优化航空、铁路、公路三级旅游交通体系,加强景区之间的串联道路、景区通景道路、旅游交通标识建设。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设立市本级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公益性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智慧旅游监管平台建设,创新发展云旅游服务体系,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五是加强旅游营销,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创新文旅活动,促进区域合作,加强“通赤”两地文旅产业双子星协作,举办文旅招商推介会,推进区域联盟合作。推进旅游“后备箱”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加强旅游业对消费、就业的带动作用。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供全面及时的安全保障,打造全时全季主题活动体系,不断培育打造以美食、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消费场景,为消费市场增添活力。
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将意见建议整理形成审议意见交市人民政府研究办理,并适时听取落实情况的汇报。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聚焦通辽文旅事业发展,通过多举措监督发力,全面激活全市文旅融合发展“一池春水”,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 要 闻 <
主办单位:通辽市人大常委会
邮箱:tongliaorend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