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高效监督促发展,稳定就业保民生——通辽市人大常委会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25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只有不断稳定和扩大就业,才能促进劳动者增收致富,为实现共同富裕筑牢坚实基础。

近年来,通辽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盯就业促进工作,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持续助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2023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13511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7.23%;高校毕业生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1206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1.87%;农牧民转移就业43.97万人、转移6个月以上的35.90万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3.69%和102.58%;城镇登记失业率3.55%,低于控制目标1.45个百分点,全市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

群众呼声就是监督方向

“要围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大投资,加强岗位开发和用工服务保障,培育更多市场主体,做大吸纳就业的蓄水池”;“要为企业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推进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大力实行定向培养或者委培模式”;“如何有效吸引人才到通辽、留住人才在通辽,政府要出台人才来通就业的利好政策,用心用情解决他们的住房、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要提高对技能培训重要性的认识,精准确定培训对象,努力做到愿培尽培、应培尽培”。一件件代表建议,传递着人民群众“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的呼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通辽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对就业工作的意见建议,将就业工作纳入工作要点和监督计划,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盯,持续监督、持久发力。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产业、人才等政策相互衔接,从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效、保障企业用工、强化培训监管等多方面建立健全政策服务体系,为做好稳就业工作提供政策保障;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持续提升劳动者能力素质;建立“政校企”培训联盟,推进企业技能人才精准供给;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促进技能人才有效培养;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展就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创新招聘模式,精准搭建供需平台。通过持续监督,推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总量、稳定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质量,以高质量就业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重点难点就是监督内容

执法检查是刚性较强的人大监督形式,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贯彻实施就业促进“一法一条例”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采取实地检查与书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逐条对照“一法一条例”内容,检查法定职责是否履行、法律责任是否落实、法律执行效果是否明显。通过执法检查,发现我市还存在就业政策体系不够健全、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突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广度深度不够、公平就业环境有待优化、创业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审议意见》及《问题清单》交市人民政府办理。市政府对市人大常委会所提意见建议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就业工作,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聚焦稳就业、惠民生目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举措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群众满意就是监督成效

工作落实好不好,成效结果怎么样,关键看群众满意不满意。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将评判权交到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手中,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对市政府办理人大审议意见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2024年2月29日,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就业促进“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满意度达到98%。通过满意度测评和结果运用,进一步提升相关部门对就业促进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增强人大监督刚性,打通监督效果“最后一公里”。

就业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渴求安居乐业的家庭,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聚焦稳岗就业这件大事,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进一步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推进现代化幸福通辽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友情链接
全国人大常委会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

主办单位:通辽市人大常委会

邮箱:tongliaorend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