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24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稳步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努力使每一部法规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精心布局,培育标杆
为了使基层群众和各有关方面都能够参与到立法全过程,2022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有基础、有特色、有意愿、创品牌的“三有一创”原则,兼顾不同地域、行业、领域、群体的立法需求,高标准、高质量设点布局,将原有的1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调整增加为21个,涵盖了高等院校、公共服务机构、群团组织、基层组织、基层执法司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和一、二、三产业涉及的行业代表,既体现了基层性、广泛性,又兼顾了专业性、代表性。2024年4月,根据开展地方立法工作的需求,又进一步增调点数,扩大影响,将有特色有亮点有意愿的2个基层人大常委会和2个基层组织纳入联系点范畴,为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搭建好平台。同时,集中力量培育和建设一批基层立法联系点标杆,将联系点打造成为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典范,践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典范,接地气、聚民智、全过程民主立法的典范,释法明理、崇德尚法的典范,如将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牧民夏营地打造成为与人大代表之家“家”“点”融合、阵地联建、机制共融、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联系点标杆,实现代表与选民无缝衔接,真正做到让“民声”服务“民生”。
制度先行,提升能力
2022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办法,对联系点的组织建设、主要职责、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等方面作出规定,结合联系点的性质、特点因地制宜设置办公场所,建立联络员、信息员工作网络,实现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了弥补基层立法联系点专业法律人才不足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举办履职培训班,开展地方立法专题培训,组织开展经验做法交流,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每名工作人员对接4—5个联系点,提供跟踪指导,引导基层群众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
拓宽网络,精准对接
经过两年的探索,形成了征集立法建议向“立法前”“立法中”“立法后”全过程延伸的工作格局,除采用邀请联系点负责人、联络员参与各项立法活动或书面征集等方式,还会根据条例性质,直接到相关联系点开展调研,如调研《通辽市沙化土地治理条例》时,走访了大林型砂有限责任公司联系点,面对面了解砂矿企业诉求,征求企业对沙地开发利用方面的意见建议,激发联系点参与热情,完善立法参与链条,推动联系点成为服务立法、推进守法、促进社会治理的建言站、助推器和宣传台,让民主理念、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基层立法联系点虽小,却承载着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大担当。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建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反映人民意愿、体现民生需求、得到人民拥护,汇聚好法治力量、传播好发展声音、讲述好法治故事,为高质量立法和法治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 要 闻 <
主办单位:通辽市人大常委会
邮箱:tongliaorend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