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辽网

民族团结之花开遍扎鲁特草原

2024-05-09 来源:扎鲁特旗融媒体中心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行走在扎鲁特旗城镇社区、农村牧区,随处可见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标语,格外醒人注目。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处处传唱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时代音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扎鲁特旗地处大兴安岭南段、科尔沁草原腹地,是以蒙古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旗县,全旗共有汉族、蒙古族、回族等 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旗总人口的52.96%。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来,该旗立足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实际,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推动全旗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新成就,开创了各族人民心向党、群众生活蒸蒸日上、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指尖技艺”共绣民族团结“致富果”

走进扎鲁特旗陶日噶传统蒙古刺绣室内,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跑不了老师正带领几位绣娘一起飞针走线地制作精美的刺绣作品,赶制着刺绣订单。

“我们这几天非常忙碌,写有‘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刺绣作品是由市妇联下订单制作的,用刺绣作品象征着民族团结,各民族紧密的凝聚在一起,万众一心共圆中国梦。由我带领爱好刺绣的姐妹们一起设计制作。”跑不了介绍说。

扎鲁特刺绣产业发展的背后,固然少不了跑不了这样闪耀着自强自立光芒的带头人的辛劳付出。跑不了作为自治区级刺绣传承人,她很早就带领一群爱好刺绣的妇女群众走上了自立自强的道路。

“刚开始绣花,手是笨了一些,但跑不了老师一直都是耐心的教我。”为了更快地提高技艺,学徒满都呼每天几乎不出门,一整天都在练习绣花。随着刺绣技艺的日渐成熟,她的刺绣作品价值也越来越高。

2021年,为保护和发展扎鲁特刺绣技艺,扎鲁特旗建立刺绣馆,通过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向大众介绍和展现扎鲁特刺绣的独特魅力,挖掘其背后的民族精神及生产生活,推动传统文化振兴发展。 

旗文化馆工作人员韩乌日力嘎介绍说:“旗刺绣馆主要展出体现蒙古族生活的作品,还有传统手工艺作品、蒙古族服饰等,目前馆内共有61名绣娘们提供的1600多件展品。”

近年来,扎鲁特旗高度重视刺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依托“企业+协会+基地+困难户”的模式,将刺绣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农牧民素质提升、文旅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扎鲁特刺绣产业发展,帮助妇女们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将“指尖技艺”转化成为“指尖经济”。

“石榴籽家园”绽放民族团结“幸福花”

走进鲁北街道富丽春城社区的“石榴家园”文化长廊,随处可见“石榴籽”的印记。一句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一幅幅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画卷,吸引不少居民驻足观看,让大家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了解民族政策,党心民心同频共振。

近年来,富丽春城社区依托社区基础资源,精心打造“石榴籽家园”,民族文化长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厅、“红石榴”绣娘工作室成为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社区修建的这些场所不仅种类丰富,内容也非常齐全,是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街坊邻里沟通增进交流的好地方,我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互帮互助。”居民斯琴达来高兴地说。

据了解,富丽春城社区居住着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朝鲜等各族群众3417户、8763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近几年,鲁北街道充分发挥本地文化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依托社区“石榴籽家园”,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契机、搭建平台、创造场景。文艺演出、主题宣讲、志愿服务等群众性活动在各社区内陆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极大地增强了辖区各族群众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鲁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鲁北街道将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打造了一批“石榴籽家园”,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从苏木镇场、社区延伸到户、家庭中,不仅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各族群众打造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的美丽家园。

“我们小区经常开展文艺活动和各项丰富日常生活的文化活动,特别在今年春节期间,大家聚在一起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里,我感觉到很幸福。”凤凰城一期居民青格乐高兴地说。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扎鲁特旗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社区治理各环节,积极营造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人际网”和“生活圈”,打造处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社区,不断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思想根基。

“产业振兴”助力民族团结“硬实力”

四月的扎鲁特大地,草木泛绿、杨柳轻拂。在乌额格其苏木塔格他图嘎查的贾玉慧家庭农场榛子种植基地,一棵棵榛子树正处花期、竞相生长,小小的庭院孕育着勃勃生机。

为提高群众收入,鼓起群众的钱袋子,乌额格其苏木鼓励引导农民合作社等团体实行规模化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家庭农场是2017年4月份建立的,承包了60亩土地建设了榛子种植基地,并在此基础上于 2020年实施林间种植技术,榛树下种植苍术30亩。”贾玉慧介绍说。目前,家庭农场种植榛子效益、产量越来越好,还带动了 18 户农户参与到榛子种植中,将特色种植打造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又一把“金钥匙”。

乌额格其苏木不断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肉牛养殖产业在全旗也是名列前茅。走进华杰嘎查牧民张连贵的家庭牧场,张连贵像往常一样,在标准化牛棚里搂捆草、拌饲料,开始喂牛了。

“刚开始养牛是2018年,从科左中旗珠日河牧场购买了60头西门塔尔牛,2019年成立了家庭牧场后又先后两次购买了80余头牛,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牛存栏达到了300多头,在这期间还卖了100多头牛,年收入达到了几十万元。”张连贵说。

近年来,乌额格其苏木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苏木经济社会发展稳步上升,各族群众在致富路、团结路上的脚步越发稳健。一个个生动精彩的乡村发展故事,是乌额格其苏木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谱写出和谐共融、欣欣向荣的民族团结进步与产业振兴同向发力的生动实践。

如今的扎鲁特旗,村美民富产业兴,幸福生活入画来。一幕幕、一桩桩感人肺腑的民族团结故事在这里上演,奋力谱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记者 王呼斯冷

  责任编辑:王星



新闻热线:0475-8218711 8218681

广告招商:0475-8218963 8218681

投稿邮箱:zgtlw_0475@163.com


欢迎关注中国通辽网官方微博微信

竭尽全力为您呈现最新鲜、最本土的新闻热点,同时随时接受百姓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互动留言,搭建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中国通辽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