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4 来源:通辽日报
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同时也对新时期人大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领域,开展执法检查,定期听取并审议同级政府工作情况报告。”发挥人大监督作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各级人大义不容辞、重担在肩。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跟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生态环保监督摆在首要位置,把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顺民心、惠民生的头等大事,精心谋划,认真部署,系统推进,连续五年围绕水、气、土、固废等生态环保各重要领域开展监督,取得了突出成效,为我市持续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贡献了人大力量。
法治护航 厚植生态环保屏障
保护绿水青山,必须依靠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市人大常委会将生态文明立法摆在优先位置,2015年,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先后制定实施了《通辽市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通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通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通辽市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依法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地方性法规全面清理工作,梳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立法遵守上位法规定情况,加强地方性法规与上位法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配套衔接,做好生态领域规章备案和规范性文件审查。截至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已制定7部生态领域地方性法规,依法守护美丽通辽建设。
依法监督 共护绿水青山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新环保法实施以来,我市依法坚持和完善环境报告制度,连续七年听取审议环境报告,推动环境报告制度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加大对审议意见的督办力度,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跟踪督促解决。此外,示范带动和指导8个旗县市区落实环境报告制度,实现本市区域全覆盖。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连续5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实现大气、水、土壤等领域执法检查监督全覆盖,着力解决污染防治突出问题,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连续3年对绿色矿山治理与修复工作进行调研,经过持续跟踪监督,全市矿山环境治理总体向好,霍林河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治理任务作为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正面典型案例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
汇聚合力 共筑美丽通辽
市人大常委会把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深化“两个联系”工作作为推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动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更广泛、更深入地投入到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局中。围绕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开展好代表视察调研等活动,每一次都邀请至少2名人大代表参加,收集意见建议,强化建议办理,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把人大监督、部门监督、人民监督等各种监督力量有机结合,形成以人大监督为主体、多方共同发力的联动监督格局,共筑美丽生态环境。
生态环保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人大监督永远在路上。市人大常委会将以更昂扬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为通辽市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人大力量。
张伟杰
责任编辑:谢雨廷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tongliaowang.com